关于祖国的四句诗,著名诗人的,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8 16:3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2:41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壬寅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林则徐还作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这首诗的“生死”一词中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来构成偏义复词,只是陪衬。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鲁迅赠日本友人的诗《题三义塔》中“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恩仇”一词中,重点和真正的意思是“仇”,否则,连“恩”也要“泯(泯灭,忘记)”,那还能依然是兄弟吗?跟上述的“生死”一样,如果两个相反的意思都有,就解释不通了。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曾说过:“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趋:迎受。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2:42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