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06
对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是再正常不过的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过去祖先是这么吃的,到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只是三大节庆中,唯独端午节吃粽子,多了层纪念屈原的意味,仿佛端午节、粽子就是为屈原而设,实则以出现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屈原位于最末端。早在他出现之前,吃粽子和端午节即已存在,是屈原这个文化符号将粽子、赛龙舟、端午节等已有元素聚合在一起,为农历五月初五增添了新的含义,使得同中国人民同样古老的节日,沿袭千年,久盛不衰,如闻一多所言,“唯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唯其远在屈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但端午节不仅与屈原有关。
伍子胥雕像
汉代出现的众多端午起源说中,端午节还与伍子胥、曹娥、越王勾践等人有关,以伍子胥为例,他比屈原早生了两百多年。本为楚国人,因其家族在楚国*害,辗转*至吴国,协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被后者重用。阖闾去世后,伍子胥以辅政大臣身份辅佐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后,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若是留下勾践,此后必有祸患,夫差不听,反倒在越人挑拨下赐其宝剑自尽。
临死前,伍子胥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将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队入城灭吴,夫差得知后,暴跳如雷,赶忙命令手下将伍子胥尸首扔进江里。后来,勾践东山再起,一举灭吴。因为相传伍子胥尸体于公元前484年五月五日被抛往钱塘江,所以民间认为钱塘江潮就是伍子胥指挥水兵来淹夫差的,伍子胥亦成为“潮神”,百姓为其立祠于江上,于每年忌日即五月初五设祭。
到东汉汉安二年(143)端午,一名巫师曹盱在舜江驾船迎“潮神”伍子胥的仪式中,因突然的狂风大作被卷入浪中,14岁的女儿曹娥数日见不着父亲的尸体,昼夜沿江号哭,不久投江而死,神奇的事情发生在五天后,当她的尸体被打捞出来时,乡民们发现,曹娥与父亲的尸身抱在了一起。乡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改舜江为曹娥江,并以曹娥为水神。县令官听说曹娥的故事后,对其大为赞扬,上报朝廷,册封曹娥为孝女,为她立碑(《曹娥碑》)建庙,碑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曹盱之死是为迎伍子胥,曹娥之死是为父亲,曹娥的经历再次印证了民间端午迎伍子胥的传统。
端阳故事图》 册之悬艾人,清乾隆,徐扬,绢本设色,纵 20.7 厘米,横 18.2 厘米,现藏故宫博
难怪《荆楚岁时记》载,“邯郸淳《曹娥碑》云: ‘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足见在当时的吴地,伍子胥的号召力比屈原还强,至今苏州人仍在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感念这位姑苏城的建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