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酆都鬼城建造于何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0:3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25
“鬼城”酆都位于重庆,在公元前的历史资料里有对丰都的记载,1982年丰都*对酆都名山进行修建,扩建,使历史上的酆都鬼城更加雄壮宏伟。
======================================================================
酆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鬼城”庙会的规模和景象都是长江流域罕见的。“鬼城”风景秀丽、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风光山色、鸟语泉鸣,令人心醉。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各关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这就是展现在丰都鬼城的“阴曹地府”,一个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进入鬼城大门,便可看到人们俗称的“阴阳桥”,它是人们由阴间返阳间的必经之路。人们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个古式楼亭,在血锈般的门匾上书有三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鬼门关”。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顶,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庙宇,与名山对立的是双桂山,位于双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庙会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与金贸融为一体的民间贸易形式,每逢农历三月三至十五,丰都县城云集四海商贾商客,汇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被人们称为“鬼脸奇容”是其中一景。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7505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25
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地 理
清代
同治八年(1869) 县界:
北岸 东交忠州界,北接忠州、垫江界,西北接涪陵境;
南岸 西南接涪陵境,南接彭水境,东南接石柱及湖北利川界。
*时期
*30年 县界:
东连忠县,北接垫江,西毗涪陵,南界彭水、石柱,东南连黔江,东接湖北利川。
*31年7月,酆、石两县互划插花地:
石柱县将湖海乡第十二、十五保,江池乡第一至四保,长坡乡第一至八保,沙谷乡第九保,划交酆都县;共15保,163甲,1765户,9044人。
酆都县将第四区桥头、中益、龙沙、三会、子河、洗新、栗新、沙子、金铃9乡,第三区武平乡漆潦坝一保,德建乡第六至十四保,平安乡第三、四、五保,太平乡第一保一至五甲,划交石柱县;共1区,9乡,69保,631甲,7276户,37285人。
同年11月,酆都县将崇兴乡嵌入涪陵境内的马鞍山,划交涪陵县三汇乡;计1保,40户,148人。
建国以后
1952年8月,忠、酆两县调整插花边界:
酆属洋渡、太极乡划交忠县,共5826户,22659人。
忠属鸿鹤乡第四至十四村划交酆都县,共2074户,8940人。
同年10月,忠县插入酆都县十直乡的红庙村、贯塘村、七里村、龙头村、和新开村的一、八、九组划交酆都县,共1073户,4278人。
1963年9月,丰都县属丰胜公社交垫江县,计4个生产大队,23个生产队,593户,2091人。
至此,丰都县境东西宽71、76公里,南北长79、85公里,总面积2901、16平方公里。境界为:东依石柱县下路区,南接武隆县后坪公社、彭水县棣棠公社,西靠涪陵县罗云、龙驹公社和垫江县箐口、裴兴公社,北邻忠县任家、庙垭公社。
历 史
丰都原县城-----名山镇,位于县境中部、长江北岸,名山、双桂山南麓,北纬29°53`,东经107°42`,海拔160米。其地古称丰民洲,周时为“巴子别都”,自东汉建县以来,历为县治所在地,曾有三次短暂迁徒。明末连年争战,官署民舍被毁,清初,县官曾侨居高家镇;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商起予在故城宣化门重建县衙。同治九年(1870)治所毁于长江洪水,十一年筑新城于傅家堡,县衙迁新城六口井;光绪三年(1877),知县陆镕复葺旧治,县属迁还。*29年为避日机轰炸,县府迁麻柳嘴,两年后迁还原处。署址在今商业路,解放后为县*驻地。
*20年,县城始置名山镇,治所设于名山南麓八圣宫(今肉联厂)。*29年,分上半城置平都镇,治所设于双桂山南麓巧圣宫(今社会福利院)。*35年,名山、平都两镇并为五云镇,*36年复置名山、平都两镇。1950年10月两镇并为城关镇,1951年9月改为城关区,1956年复改为城关镇,1980年7月复名山镇镇名,治所设于今中山路。
古丰都城仅一条河街。明洪武四年(1371)知县桂仲拳时县暑东南向,较简朴,其后渐向名山、双桂山方向扩建街房;天顺四年(1460)知县柴广初建城恒、弘治年间,知县李毅、明绅重修城墙,高二丈,周长六百丈,设五座城门:东南为宣化门,东迎恩门(又名守智门),南会川门(又名管驿门),西阳和门(又名大西门),北屡丰门(又名北门)。另修东水门、西水门、小东门、小西门四道小门。清顺治、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各时期都补修城墙,城内官署、民房、店铺、学校、庙宇逐年增多。
*初年,城内外修建房舍,但街道狭窄。*18至20年,驻军陈兰亭设马路局,拆除城墙及部份民房拓宽街道,建成宽二丈多的三合泥平整路面。纪念碑至公园主街,宽四丈、近一华里、笔直。全城街道两旁植树整齐,房屋多砖木结构,一般是楼下开店,楼上住家。
解放后,多层建筑逐年增多,除县镇各机关、商店、银行、中小学校外,还建有榨菜、酿造、罐头等厂,一般为钢筋水泥结构,地面磨石,有的门面嵌瓷砖。街道为水泥路面,街房呈块壮聚落,城内面积为0、92平方公里,形若关刀,横呈江畔。城西北有汽车站,每日有开往县内区乡及邻县垫江、石柱、涪陵等地班车;南环路、商业场、管驿门外,建有码头,西去涪陵52公里、重庆172公里,东至宜昌476公里、武汉1102公里,班船日夜可乘。名山镇现有人口二万余,为全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