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5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4
一、创设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估算一直被很多教师排斥在口算和笔算之外。学生的估算意识淡薄,也几乎没有估算的习惯。很少能自觉地利用估算预测精确结果的大致范围,从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也很少能自觉地在不需要知道准确计算结果的时候,采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如何能让估算走进学生心田,在计算或解决问题时自觉应用估算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接受、分析、选择和整合的过程。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材料”,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情境具有广度,也要关注教学的目标体系,让情境具有深度。实践表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以及学生熟悉的情境,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的估算意识,勾起学生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意义。
[片段一]
选取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
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创设三种情境,让学生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体会估算在某些情况下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下面三种情况中,你觉得什么时候估算更合适?什么时候需要精确计算?
A.当妈妈想确认带400元够不够时
B.当营业员把两件商品的价格输入电脑时
C.当妈妈想知道该付多少钱时
生1:当营业员把两件商品的价格输入电脑时,要精确计算。我在超市买东西时,收银员给我的小票上写的都是具体的钱数。
生2:当妈妈想知道该付多少钱时,要精确计算。
生3:当妈妈想确认带400元够不够时,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
生4:就是,我们可以把245元看作240元,187元看作180元,240+180=420(元)。钱数肯定超过400元,所以只要估一估就可知道妈妈带的钱不够,不需要精确计算。
将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去学习身边的数学。通过设计的三个情境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比较与交流,自主完成对估算意义的建构。同时体会到估算的意义,从而逐渐尝试灵活运用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除了创设上述具体生活情境,还可以通过“数学门诊”,创设课堂数学学习争论的情境,针对学生计算失误较多的现象,引导学生在笔算之前适时介入估算,利用估算预测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多问一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估算范围,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学生切身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后,逐渐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解决问题,优化估算策略
估算的过程不仅仅是“估算结果”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习得方法,形成策略”的过程。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应掌握一些估算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在诸多的估算策略中优化出最佳策略。
[片段二]
五(3)班55名同学买校服,每套校服88元,王老师需要多少钱合适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到前面展台汇报。
生1:老师大约要带4500元。
因为55×88≈4500;
50 90
生2:老师大约要带5400元。
因为55×88≈5400;
60 90
生3:55不变,88估成90,大约要带4950元。
师:你的口算能力真强。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4500元,5400元,4950元,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个合适的数字。
生1:5400元,肯定要多带一些。
生2:4950元,88估成90,这个结果也变大了些。
师:我听到有个同学说:4500元肯定不行,5400元估算起来简单。她用到了简单这个词,也就是说估计的数要有利于我们的计算。
掌声送给这几个同学。
师:最初老师以为你们会呈现两种答案,没想到你们给了老师3种结果,真是爱动脑筋、会思考的孩子。
师:有没有同学同意老师带4500元的?(没有,擦掉这个答案)4950元就多估了一些,5400元多太多了可以放弃(擦掉)。那就选择55×88≈4950这个结果了。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估算策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比较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估算策略的优化。
[片段三]
大屏幕出示题目:有一部电梯最大承栽量370千克最多只能承载12名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大约多重?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估算,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估算方法。指3名不同解法的同学板演。
黑板上出现三种方法:①370÷12≈40
400 10
师:和他方法相同的请举手。(一部分同学)
②370÷12≈37
10
师:和他方法相同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这个队伍很强大。
③370÷12≈30
360
师:和他想法相同的?咦!只有你自己。
师:三个数字,哪种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
先请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认为把370看成360,除以12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
师:你认为这种比较好,我给这个结果加星,看谁的星最多?他用了一个词评价这个结果:很接近。
生2: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是对的,把370估小一些会更安全。
师:每个同学的做法都是对的,我们只是精益求精,找一个最接近的数字,他用了一个词:安全,说得很好。
生3:可小孩子有胖的,有瘦的,我认为第二种方法好,算起来简单。
师:我们只是求一个平均值,一个不太精确的数字。只是看哪个数字更接*均值。再给你们一分钟的交流时间。
学生激烈讨论。
师:有结果了是吗?举手表决,认为这种方法合理的请举手,(指第二种)没有举手的了?为什么?
生:当我们把12估成10,除数发生了变化,商会变大。
师:两个方法哪个估算值更接近准确值?
生:把被除数估成除数的倍数,这样估算更接近准确值。
师:现在同意第三种方法的请举手。
由一人战队变成全体同意,让老师想起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教师小结,看来学生们已经会估算了,只是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有时需要估大,有时估小一点会更好。例如买东西带钱时要估大,而坐电梯时为了安全要估小,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多种估算策略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估算的有效策略与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优化出了最合理的估算策略。
三、适当训练形成估算技能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技能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还需慢慢地放开被牵着的手,独立地去思考,去练习。
[片段四]
练习:有538箱酱油,每辆货车一次运62箱,如果一次运完,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货车?
生:538≈540,62≈60,然后540÷60=9(辆),从而得出答案。
师:为什么只能把62缩小一点?
生:每辆车装的少一点,需要的车就多一点,只要每辆车装60箱都没有问题,那么多装2箱就更没有问题了。
师:如果把题改为有632箱酱油,每辆货车一次运68箱,如果一次运完,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货车?
生1:632看作630,68看作70,630÷70=9(辆)。
生2:不对,我检验了一下,9辆车不够。
师:为什么不够?思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生3:原来是我们把每辆车多算了2箱,实际上这2箱必须有别的车来运,所以车算少了。
生4:这里的68不能看作70,只能看作60,632÷68≈600÷60=10(辆),才是正确的。
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估算的技能技巧,养成先估后算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估算练习机会。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及综合性练习,前者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则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策略的优化、估算技能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锤炼、不断完善、逐步提升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广泛推广现在已有的经验,更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材料,将估算与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估算的平台,促使学生把估算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那么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雅典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2)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9.40.18=1.692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3)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
(4)据零求整法。如一张报纸有多少个字,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例如:在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给学生建立10000的观念,就准备了很多黄豆,想通过实物加深学生对万的认识,那10000粒黄豆究竟有多少呢?学生在乍听到要10000这个大数时都会被唬住,但如果这时渗透估算方法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先数出10袋100粒的黄豆放在一个合适透明杯中,不多不少正好装满,这就是1000粒,那要10000粒黄豆这样数下去该多慢啊,有什么办法能很快看到10000粒黄豆呢?一个孩子回答到:用这个杯子装10次大约就是10000粒。他的办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很快大家就看到了大约10000粒黄豆在这个实验中那些黄豆并不是准确的10000粒,也是一种估计,根据单量估计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整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10000的大小,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再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后,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再让学生估计学校的旗杆有多高?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就会以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
还比如五一黄金周放假前,很多孩子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契机我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青岛──日照三日游的出游路线,并有各项费用:旅行社(不含餐)238元,餐费115元,自选景点青岛海底世界100元。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孩子们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带500元听到孩子们这么科学合理的理财建议,做为教师的我真是不能小觑他们,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四、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第三,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4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 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
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
6.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 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培养内容如下: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凑巧,2004年3月10日看到一则报纸上的报道,觉得颇有意思,题目是《估算助你成功》,讲述的是 一位富商靠估算取胜的经历。在课堂上,让一学生读了此文,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写出感想片段,没想到有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道:“听了《估算助你成功》的文章 后,我颇有感慨,原来,估算在社会上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也许以后我 并没有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成为富翁,但当我掌握了估算方法,也许以后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它,它给我的好处是无可限量的…… 似乎突然才发现,估算有那么多好处!我想估算会让我终生受益的。”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 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取近似数时,可借助 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例如:一箱果汁182 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包含“大约”,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的全过程,经历猜想、探索、体验、实践,才能感受大数目,正确地估算出大的数目。如设计估算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全过程:(1)如果每人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就要浪费多少米?相当于多少?并写出心中的感受。(2)从你出生至今大概用了父母多少钱?并写出心中的感受。(3)学 校近期为什么要禁止买零食、吃零食,调查本班同学一天吃零食花多少钱?一个月呢?一年呢?小学六年共花多少钱?全校1365人呢?然后写一篇片断感想。写 出心中的感受,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体现各科学科的合一性。
3.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
学生在从事某种行为时,可以先对有关总问题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确定此事可不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如布置生活中的 估算实践:(1)“五一”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一家人从黄岩到××市的旅行计划,并写出心中的感受。(2)估计自己家里的装修费用,并写出 心中的感受。如此养成估算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二者 是辩证的统一体,所以在教学笔算或其他知识时,合理渗透估算,不仅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而且对估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在口算训练中 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比较,对问 题作简约的推理后,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因而可以成立 “口算训练营”、“估算训练营”,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如对参加估算训练营者布置作业:估计你从今天至小学毕业前夕,大约能做多 少道题?然后写一片段,说说你的感想,会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教学中 学生一般都擅长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具体表现在:为估算而估算,要求估算 结果却用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弄清精算和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 是我们进行估算教学的目的。如,比较5.6×0.96和5.6÷0.96的大小,如果去算出准确的结果十分麻烦,利用估算可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小 的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即5.6×0.96<5.6;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即5.6÷0.96>5.6;根据估算结果,直接可以判断5.6×0.96<5.6÷0.96,大大缩简了判别的过程,学生也真正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3、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和量化能力, 不是对数量的简单识别,而是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通过内化形成的一种认知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 面积、体积。如:(1)可参照1个单位的量(如1平方米),来进行估计教室地面积的大小;或可利用就近的实物作为参照物,如观察身边的固定长度(如 1步长、1臂长、身高等等)。
4、在综合应用教学中 运用适当的估算方法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这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不仅会增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数学建模意识。通过估算,从 而判断一些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汽车用4升汽油可行驶48千米,行驶600千米要用汽油多少升汽油?这类数学问题,如果估算一下,结果肯定大于 40升,若得出小于40升,则答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此法多适用于应用题的解答和检验。即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预测 或检验该题目中的最终计算结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5
估算不仅可以用来快速检验计算结果的正误,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学生培养数感,通过在数量关系里取证、求实,逐渐缩小取值范围,并最终取得结果。也就是说,估算是我们平时在计算时运用各种技巧而进行快速计算的方法,由于现在是应试教育,很多教师特别注重精算的教学,估算这部分内容往往不被重视。而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因此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那么,教学中如何展开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和估算意识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对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注重。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情境,有意地安排一些估算内容,通过这样的长期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培养其估算意识。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课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来感受一下估算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身边问题。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缺少生活经验,所以估算能力比较欠缺,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用估算。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情境,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会估算对解决问题的意义。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小丽和小红要来明明家做客,家里没有水果了,妈妈让明明到超市去买4个西瓜。西瓜15元一个,明明带多少钱合适呢?这个问题一出现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30元,有的说50元,答得很随意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估算。这些自创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自觉地运用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估算意识和口算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活动中,从而掌握估算的方法。如,让学生估计一桶薯片大约有多少片。开始时学生一片哗然,有估计20片,也有的估计100片,学生只是凭着感觉说。后来我拿出了10片薯片,让学生认真观察10片的厚度,再来估计薯片数量。学生看到10片薯片的厚度,再进行比较,就估计出了薯片数量。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样估计与实际的数量就很接近了。
二、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
计算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进行估计,然后再进行计算,对比一下结果,让学生逐渐形成了先估再计算的好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与技巧。
对于不同的问题采用的估算方法是不一样的。面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采用的估算方法也不同。例如,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竖式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我安排了下面几组练习题:25×31、13×22、35×14、26×19、18×34、37×21,估算哪一组的结果等于775?如果不计算,你能估计出来吗?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发现,这几道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计算哪个算式的结果在600~700之间,25×31估计比750多,13×22估计260多,35×14估计比500少,26×19估计不到500,18×34估计比600多,37×21估计700多,从中看出25×31的积最接近760,然后再通过计算确定。二是看哪个算式的积的个位数是5,然后通过计算进行确定。
三、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小学生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口算和笔算,我们都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要持之以恒,长久坚持。我常常利用上课两分钟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对口算较快的学生提出表扬。训练应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设计不同题目,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也活跃。有时也利用“口算游戏”对他们进行口算训练,让他们四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另两人抢答,一人当评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小游戏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例如:“你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爸爸和爷爷,谁的年龄大?”这些问题中都包含估算知识,我们要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如,“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12吨,要把68吨煤运完,你认为要运几次?”学生的做法是68÷12≈5次。然而,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问题:还剩下一些煤没有拉完,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很多学生都说应该再运一次,应该是5+1=6次,我表扬了学生,他们非常高兴,树立了学好估算的信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让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在计算时,先让学生口算,如计算小数乘法,12.56×10.23可以要求学生从两点去估算:看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看看小数接近整数几,12.56接近12,10.23接近10,所以积应该是120左右。
在平时解应用题时也可以用估算得出答案,如在解答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5天,乙单独做要20天,两队合作要多少天完成?”我就启发学生思考,两队合作的时间肯定比他们单独完成的时间要短,所以肯定在15天以下,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解答,提高做题效率,从而使估算形成一种自觉形式,慢慢形成一种习惯。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一定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6
估算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已经被写入新课标中.随着"学而有力数学"理念的推广,估算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小学生通过估算的学习快速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提高自身的估算能力,利用数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