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充满乐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8:33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这就要求当前学校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数学教学仅仅采取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等手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状态中,以致许多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充满乐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我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学生因此受到了启发:“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课堂不仅是掌握真理的场所,更是发现真理的地方。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眼里的数学,与*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学生会有很多怪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纯数学的东西,但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在我的课堂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请学生计算“23×3和24×3”,在得出正确答案后,有一只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还有一种想法——24×3=69+3=72。是的:23×3=69,24×3比23×3多了一个3,所以可以用69+3=72。多么聪明的孩子,我马上非常高兴的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言。我想:教师如果能够欣赏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给学生带来快乐。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身上找出一些数字。如:自己有1个鼻子,就找到数字1。这下子,他们可高兴了,纷纷举起了小手。我要求相同的数字不说,他们还是找出了好多:自己的衣服上有6粒纽扣——6,自己的耳朵像“3”,自己有2只手——2,四肢——4,眼球像“0”……然后我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发现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他们快乐的组着,算着……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是“快乐”的根本。让大家的思维亮点集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
三、放飞“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的体验成功,不断的收获惊喜,这是使学生快乐的保障。
如:在学习了《2——9的乘法口诀》后,我请小朋友们预先制作十张数字卡片,然后每2人为一组,开展“冠军争夺赛”。方法是:两同时拿出一张卡片,快速报出两数相乘的积,或两数相乘的口诀,谁说得快,说得对,谁就赢得对方的一张牌,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有一方没卡片为止,有卡片的这一方就成了冠军。在游戏时,我允许他们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玩,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快乐。而且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赢的小朋友还想赢,输的小朋友心里不服,要求再来,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牢牢地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玩到最后,有个小朋友还建议:根据两个数,快速说出所有的乘除算式。如:一人出8,另一人出9,则可以说:8×9=72,9×8=72,72÷8=9,72÷9=8。这样更具挑战性。多么合理的建议,在快乐的同时,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竞争的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活动中。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1)“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可见,教师只有把全部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谐、平等、融洽的情感纽带,创造出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