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明朝到清朝怎么演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2:40

建州女真在努尔哈齐的领导下于十六世纪末崛起,1616年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以寡击众,大败明军。

1626年努尔哈齐病逝,其子皇太极继位,克绍箕裘,分别降服了朝鲜与察哈尔蒙古,取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因此于1636年改族名为满洲,定国号为大清,但他于明朝灭亡前一年病逝。

遇到十年旱灾,民不聊生,朝廷也不救济灾民,于是官*民反。李自成,张献忠分别带头起义攻打朝廷。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梅山上吊自杀,大明灭亡。

1644年三月下旬其弟睿亲王多尔衮辅佐年仅六岁的顺治皇帝,和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合作,入关扫除了流寇,并且消灭了南明的残余势力,初步确立清朝在关内的统治。

扩展资料: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看到国库空虚,就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因为士兵没军饷罢工不打仗。

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有的人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卖启示。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出钱,崇祯虽贵为天子,在大臣们面前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明灭亡,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这些精于明哲保身的权贵,无人能够置身事外,下场悲惨。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有张献忠屠四川的惨剧,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由于统治者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没有担当,没有国家观念,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末农民起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2:41

这个是我的原创,我们先从努尔哈赤发迹说起,楼主不要急,从头说起有利于阅读理解。
努尔哈赤没发迹前有个外祖父名叫王杲,王杲是个地痞流氓,但很有势力,也是古勒寨寨主。王杲经常率部*扰明朝,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悍然挑起战争。为了*暴徒,明朝命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王杲。李成梁在战斗中活捉王杲,将其押赴京城,凌迟处死。
王杲死后,他的儿子、也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兼姐夫的阿台继承寨主一位(努尔哈赤的姐姐嫁给了阿台,所以阿台既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又是努尔哈赤的姐夫)。阿台上台后,为了给父亲报仇,公然报复明军,而李成梁也再次围剿古勒寨。
李成梁有位女真族的秘书,名叫尼堪外兰,是图伦城城主,此人是忠于明朝的。尼堪外兰来到古勒寨,他为了讨好李成梁,使自己的仕途更上一层楼,于是向寨中喊道:太师有令,今谁能捉到阿台,古勒寨寨主一职就由谁来做!结果阿台的部下听到这个诱人的消息后,反戈一击,杀死了阿台,随后打开城门放明军进寨。
李成梁有屠城的习惯,而在此之前,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昌安为了救阿台的妻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姐姐,已经进入古勒寨来劝降阿台。谁知不幸受到牵连,被明军所屠。塔克世、觉昌安、努尔哈赤的姐姐加上先前已死的阿台,努尔哈赤连失四亲!
努尔哈赤悲痛欲绝,来到明军处讨个说法,明朝给的回复是误杀。为平息努尔哈赤的愤怒,明朝归还了他祖父二人尸体,并给予了他很大的报酬。但努尔哈赤不为所动,复仇的心理已经根深蒂固。
努尔哈赤决定起兵,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实力和明朝没法比,于是他的目光瞄向了尼堪外兰,他决定先打尼堪外兰,理由就是尼堪外兰妖言惑众,如果没有他阵前叫阵,也就没有后边不幸的事了。于是他攻陷了图伦城,尼堪外兰逃了,努尔哈赤就追,最后尼堪外兰逃到了明军处,寻求庇护。而此时明朝觉得尼堪外兰已无价值可利用,于是为了平息努尔哈赤的愤怒,便将尼堪外兰交送给努尔哈赤,任由处置。
处死了尼堪外兰,家人的仇也就报了,但努尔哈赤还是不愿意这样做,他想公然和明朝叫板,但是自己的实力实在太过渺小,于是他决定先从部落统一开始。经过多年战争,他逐渐的统一了部落,随后分别吞并了乌拉、叶赫、哈达和辉发四部。到了万历后期,努尔哈赤觉得自己的实力可以和明朝叫板,于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基称汗,建国大金,建元天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捏造所谓的七大恨,公然誓师伐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初,明朝派杨镐为辽东经略,以马林、杜松、刘綎和李如柏四位将军为主将,率领军队兵分四路围攻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明朝与清朝(后金)之间的第一场大战正式开始。这场战争被称之为萨尔浒大战,此战的过程我们不说了,结果是后金军大获全胜,至此明朝对女真的讨伐由主动进攻转变为战略性防守。同年,铁岭和开原失陷,明朝惨痛。在接下来与后金的战争中,明朝胜少负多,在辽东丢失了不少城池。但是这个时候明朝只有这一个对手。
天启六年(1626年)初,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结果被守军打得大败,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不得已退回沈阳,半年以后郁郁而终。经过一番的斗争,八子皇太极继位。这样一来,明朝对后金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这个时候,中原开始出现*。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澄城县发生民变,知县张斗耀被杀,明末农民起义的大幕就此拉开!在接下来的时间,农民起义的趋势呈星火燎原之势,几乎遍布全国。这样一来,明朝既要和东北的女真人作战,又要和中原的流寇作战,两线作战,明朝苦不堪言。而明朝的土地也随着这两个对手的蚕食而变得越来越少。
崇祯十二年(1639年),锦州城被围,祖大寿告急!明朝命洪承畴为总督,统领吴三桂、王朴、曹变蛟等八总兵,率13万军队火速出关,解锦州之围。至松山处,与清军交火。这场战争被称作为松锦大战,战争历时三年,战争结果明军惨败,洪承畴被俘后降清,曹变蛟和辽东巡抚邱民仰誓死不降被杀。至此,明朝在东北的土地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了。1643年,皇太极去世,清军因此而暂时偃旗息鼓。
但明朝却不能松气,中原流寇的情况不容乐观。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建国大顺,建元永昌,之后挥师东进,相继攻克宁武关、太原、大同、宣府、居庸关、昌平等地。三月十七日到达北京城外。三月十八日开始攻北京城,三月十九日凌晨围攻紫禁城。崇祯帝有感大势已去,便于煤山自缢身亡,明朝在本质上宣告灭亡。
李自成进京后,对部下管理太过放松,导致部下在京城胡作非为,大将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小妾陈圆圆羁押,霸占了后者。吴三桂本是想归顺李自成的,结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认为李自成乃一介匹夫,没啥发展,于是倒戈,回到山海关。李自成亲率大军讨伐吴三桂,吴三桂之前已与清军联系,激战中清军突然参与,令李自成大败,不得已退回北京,后退回西北。
至此,清军入关,定鼎北京。
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底,清摄政王多尔衮发布文告,准备兵分两路,一路由阿济格带兵,统帅吴三桂,尚可喜等将领,进攻西北地区之李自成;另一路由多铎带兵,下江南讨伐南明。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神秘失踪;同年,清军在江南展开了臭名昭著的暴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暴行也彻底的揭露了这个王朝的禽兽性。1645年,多铎攻陷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被擒,弘光政权灭亡,朱由崧于次年被清廷杀于北京。随后,在贝勒、王爷和一群汉奸的合力围攻下,明朝这个文明国度被彻底的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虽然明朝宗室又在南方建立了几个小朝廷,但也抵挡不住清军的进攻。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被俘,绝食数日后殉国。1647年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被清将豪格一箭射死,大西政权灭亡。年底,隆武帝的弟弟绍武帝朱聿鐭又被汉奸李成栋*死。这样一来,明朝的宗室仅剩下永历帝朱由榔。而清朝在基本扫除明室以及农民军政权之后,逐渐的统一了中国。1661年,吴三桂在缅甸擒住永历帝朱由榔,并于次年将其杀死,至此,明庭陨落,全国只有台湾的郑氏家族(郑成功)还在坚守着明朝“永历”年号。1673年,南方爆发著名的“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轮番轰炸,一时间风起云涌,清廷短时间内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沦陷,陕西提督*也趁机起兵,与吴三桂遥相呼应。后康熙帝力战,逐渐收复失地。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建国大周,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后迁于昆明。1681年,清军攻克昆明,吴世璠自杀,其部众出降,大周政权灭亡。1683年,清军在汉奸施琅的率领下,攻克澎湖,郑军大败,延平郡王郑克塽剃发降清,台湾也被归纳到了清朝的版图。
至此,清朝就算是彻底的统一了中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2:4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生活方面的*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宋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日趋*,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明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 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参考资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2:42

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死。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破灭,此后虽然不少王公贵族在南方仍建立了一系列所谓的南明政权,但也是回天乏术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后,曾一度想要拉拢当时的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吴三桂当然一开始也不想当汉奸,就接受了李自成送来的军饷,等于是承认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但是后来,李闯王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强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还羞辱了他的父亲吴襄,吴三桂于是怒不可遏,当晚就写下书信,派人交给当时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请求归附清朝,消灭李自成,多尔衮早有觊觎中原之心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星夜点起10万精兵,开赴山海关。吴三桂手下的几万关宁铁骑则身着白盔白甲,号称要为崇祯皇帝报仇。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反水,也率领10万大军前来攻打,双方混战一团,吴三桂因为人数上不占优势,渐渐支持不住,就在这时,多尔衮率领的清军赶到了,农民军已经和吴三桂打了好几天,早就累了,见突然四下又杀出来不少兵马,吓得纷纷后退,李自成一看见漫山遍野都是八旗辫子兵,知道自己赢不了了,就和手下一起逃了,后来在九宫山神秘失踪了...清兵入关后,正式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打着替明朝雪恨的旗号,一路势如破竹,神马李自成,张献忠,鲁王,福王,桂王都成了浮云。顺治18年,公元1661年,吴三桂擒获南明永历皇帝,清朝基本完成了*的统一。康熙22年,公元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南明的年号在中国彻底消亡了...
绝对原创,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2:43

历史学家说明亡始于嘉靖,明朝的最后几任皇帝都很昏庸,宠用宦官,还有的甚至喜欢做木匠,不理朝政,虽然有张居正中兴,但是好景不长,最后到了崇祯手上,虽然他励精图治,但已无力回天,内忧外患,清兵兴起,改朝换代已成历史必然。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义,在萨尔浒打败明军,后来皇太极接任又攻入山海关,多尔衮打进中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害中原百姓,强令剃头。顺治登基,开始正式的清王朝统治。
求明朝过度到清朝时候的历史?(我只是想知道明是怎么变清的)

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后,乘胜攻克了辽阳城,四月迁都辽阳。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西渡辽河,攻下了明朝的军事重镇广宁(也称北镇)。1625年迁国都于沈阳。此时,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完全扫除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势力。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38年,福临(顺治)在...

明代与清代时期划分?

主要历史进程: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石曹之乱、弘治中兴、壬寅宫变、南倭北虏、隆庆新政、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 明朝末期:1582-1644 经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主要历史进程:万历怠政、万历三大征、东林党之乱、国本之争、三大疑案、农民起义、李自成进北京、崇祯自缢、清兵入关 南明...

明朝到清朝怎么演变

建州女真在努尔哈齐的领导下于十六世纪末崛起,1616年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以寡击众,大败明军。1626年努尔哈齐病逝,其子皇太极继位,克绍箕裘,分别降服了朝鲜与察哈尔蒙古,取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因此于1636年改族名为满洲,定国号为大清,但他于明朝灭亡前一年病逝。遇到十年旱灾...

明朝官话到清朝官话的演变是怎么进行的?

民国时期,经过两次审议后,最终确认了北京音的独尊地位。这一转变标志着官话的中心从南京转移到了北京,形成了此后中国官话的主流。官话的演变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变迁。从明朝的南北分立到清朝的北京崛起,再到民国的北京独尊,这一演变过程见证了中国语言格...

明朝有多少年?清朝呢?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

清朝、明朝的起始、结束时间

1、清朝 起始时间:1616年,结束时间:1912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清朝怎样建国的

明朝末年,国库亏空,各地方官员互相勾结,欺压百姓,导致民怨四起,最终演变成了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围堵北京城,明朝覆灭。李自成起义成功后,各方势力互相猜忌,导致朝政混乱,再加上吴三桂的背叛,导致清军攻占了“山海关”,之后大明势力也不反抗,清军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的政权。关于明朝明朝是我国...

关于明清时期历史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

清朝之前是什么朝

2、封建王朝更替顺序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 包括秦朝、西汉、新朝(公元8年--23年)、东汉、三国(魏、蜀、吴)、晋朝(东晋、西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但好像除了两汉(西汉、东汉)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二三百年的历史,即使是...

说说看,大明怎么会变成大清的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有这么几种说法,一是李自成造反,大明朝的军队大多数用于剿灭李自成,让努尔哈赤有了强大的机会,后来清兵入关,李自成又很快败退,没有图存求强,将刚到手的江山让给了大清。二是,明朝中后期,任用太监,设东西厂,太监专权,吏治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同时李自成等起义军...

明朝到清朝的演化史 明代到清代的演变 明朝变清朝的过程 明朝怎么过渡到清朝的 从明朝到清朝的历史 清朝第一任皇帝 明代初期到清代末期 明朝历代皇帝 朱棣的孙子朱瞻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领组词有哪些词语有 推荐点自己个人认为不错的 简洁点的手机铃声 还有短信音 重点是... 我这个配置能带动GTX760吗 请问我的电脑配置 是配GTX660还是GTX760 电源室安钛克 VP450P_百 ... 请问我这样的配置能带起GTX760不 我现在电脑想加显卡,目前看中GTX760,我这样的配置能配这显卡吗? 以下配置能上GTX760显卡吗 为什么四氧化三铁标不出化合价 ...下铅丹(用X表示)与硝酸能发生反应:X+4HNO3═PbO2+2 四氧化三铁(Fe 3 O 4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3价,其化学式可改写为F...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后称帝,那他这清朝国号是怎么来的 大清国号起源之谜: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清朝的年号是怎么来的 求清朝的起源及其清朝的简介、 “大清”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呢 满清的始祖是怎么来的,满清的前身是谁? 清朝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清朝开始是从那来的 清朝的建立者是谁 清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当年11岁创办“杀马特家族”的广东少年,拒绝富婆追求,后怎样呢? 葬爱家族网名怎么取? 清洗毛呢大衣,万万不可直接用水!教你方法,比洗衣店洗的还干净 过期的酸奶怎么处理? 有大量的过期酸奶怎么办?有回收的吗? 过期牛奶怎样变废为宝? 过期牛奶扔了怪可惜的,如何让过期牛奶变废为宝 过期的酸奶怎样利用 冰箱里面过期的酸奶还能有什么用途吗? 过期酸奶可以怎么利用? 过期的酸奶怎么样废物利用啊? 清朝皇帝是怎么个顺序来的 清朝的八旗是怎么来的? 怎么在电脑qq上不隐藏当前窗口截图 QQpc端截屏怎么取消截图时隐藏当前窗口 在QQ2012上,怎样取消截图时隐藏窗口? 叶清臣的介绍 当QQ界面隐藏后如何调出界面恢复不隐藏状态 叶清臣的宋史文载 历史上姓叶的名人有哪些? 叶氏有哪些人物影响力? 也曾是一个大姓,历史上姓叶的名人有哪些? 怎样把QQ窗口隐藏 叶清臣的诗《贺圣朝》赏析 叶姓的来历 QQ空间小视频资源哪里,有求大神解答 《李之才》文言文怎么翻译? 苏轼 水龙吟 全文赏析2000字 都来几许的翻泽和暗含的意思 北宋天圣二年进士科名录 我家里的电信宽带已经欠费了。我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查询到具体欠费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