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8:01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的《侠客行》虽然是歌颂侠客的,但确是对赵人逞勇豪迈很好的写照。
一、赵国是七大“战国”之一,这时的战国,真的是能战、尚战之国,但说已经把匈奴"打趴下"却有点言过其实战国时期,天下纷乱,国家最重要的,最频繁的就是战争。全国的民力都是攥紧拳头打战,因此赵国虽小,但是这个国家确有一支带甲百万的军队。战争就像练把式,经常打战,将士实战经验强,也就不畏战,敢打战。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后,吞并了中山国,并向北拓地千里,改进作战方式,吸纳了大量游牧民族的骑兵,极大提高了战斗力,是战国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成功范例。
汉帝国经过汉初六十年代的休养生息,人民富足了,但是耽于享乐,也往往怯战、厌战。而且汉朝疆域广大,幅员辽阔,虽说国防纵深空间大,但军事力量也分布广而散。边境万里的防御负担很大,难免有点顾得了东,顾不了西,因此边境经常遭受匈奴侵扰。
战国时期,秦赵燕与匈奴接壤的边境,对匈奴作战奉守的主要还是防御:修长城防御;不主动出击。
(一)赵长城
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开发了燕、代、云中、九原这些地方,并修筑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张家口境内),经云中、九原(今内蒙包头市境内),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一千三百里。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二)秦长城
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了义渠戎王,吞并了义渠国。于是秦国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三)燕长城
燕国也修筑长城,从造阳修到襄平 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来抵御胡人。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就是赵国边境防御匈奴的有名守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匈奴进犯时,他始终奉行坚守壁垒不出战。
李广在边境防守时,带兵秉持的就是李牧的风格。
那时匈奴认为李牧怯战、胆小,李牧借助匈奴轻敌的契机,布下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大败匈奴,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侵扰赵国边境。
二、汉武帝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匈奴“打趴下”,解除了匈奴对汉帝国北部边疆的威胁。汉朝几次大规模对匈作战,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夺回河套地区、打通河西走廊,使匈奴进犯中原失去跳板。
在对匈作战中卫青、霍去病居功至伟,卫青夺回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霍去病开河西酒泉之地,开拓了汉朝防御匈奴的地理屏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8:0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8:0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