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8: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4:59
<三国演义>里描述了杨修因为"扰乱军心"的罪名被曹操诛杀,实际上曹操杀他的这个理由说得很勉强.当时的事实是,曹操与诸葛亮在斜谷对峙日久,正进退两难时,一日,部将夏侯惇问夜间口号,曹操以"鸡肋"应之.杨修听说后,便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班师,夏侯惇惊问其故?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吃它又没有肉,丢了它却觉得可惜.现在我军进不能进,退又怕别人耻笑,还不如早早回去!"夏侯惇不由感叹杨修真知道曹操的肺腑!于是全军准备归程.曹操得知此事后,竟以'扰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后曹操进军,果然全军失利. 难道因为就这件事就要将杨修置于死地?显然不是.当然,杨修的做法确实是不妥当的.尽管说他提的建议是对的.但也不能私自做主来指挥军队行动呀.他应该先向曹操提出建议,由军队统帅--曹操作出决定.然而不管怎么说,杨修罪不至死!为什么曹操还要杀他?小说里另外交代了几个原因,原来曹操早有杀他之心,此次只是借口而已,而当事人杨修尚蒙在鼓里罢了. 原因一,曹操尝在一花园门上书一"活"字,下人不知其意,杨修告诉他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也,是丞相嫌园门太阔了."下人改造完工后,曹操见了很高兴,得知是杨修指点的后,内心里对杨修却不愉快. 原因二,曹操曾在一酥饼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放在案头上.杨修见到后,竟取调羹与众人分吃了这盒酥,曹操问为何如此?杨修回答说:"盒上分明写了'一人一口酥',属下怎么敢抗命啊?"曹操表面上笑容灿烂,心中却厌恶他. 杨修分明是很聪明,但曹操为什么会厌恶他?其实,这很好理解,假设你是一市之长,偶尔来了雅兴,出了个自鸣得意的谜语,希望把属下难倒,最后自己公布答案摆显一番.可是事与愿违,你刚把谜面说出来,你聪明的秘书长(杨修当时是丞相府主簿,相当于曹操的秘书长)就揭了谜底,这时候你的情绪肯定是扫兴!对那位聪明却又"甚不聪明"的秘书长心里自然很不痛快了.第一次这样还可以原谅,第二次就无法忍受了,所以厌恶的心情油然而生是可以理解的.与此相比清朝才子纪晓岚就聪明多了,纪晓岚博览群书,纵贯古今,但在主持编篡<四库全书>时,甘愿冒着接受严厉处分的危险,也要在编篡时故意出现错误,从而可以让乾隆皇帝御览时指正,显现皇帝的水平更高一筹. 原因三,曹操因怕别人暗中加害,所以经常吩咐左右说他会梦中杀人,他睡着了以后,别人不要近身,以防被他杀掉.某日,一近侍在夜里帮他盖被子时被他跃起斩杀,起床后他又故意问谁杀的?左右据实而答,于是曹操命令厚葬.别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唯有杨修更'聪明',临葬时指着死者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啊!"曹操听说后,更加厌恶他.如果只是拆穿领导的谜语倒也罢了,可你杨修进而揭穿领导的老底,那就大大的犯忌了. 原因四,曹丕欲召吴质商讨如何争取做曹操的*人,又恐别人知道,就藏吴质在大簏(大竹箱之类)中,对外谎称是绢匹,载入府中.这件事被杨修知道了,杨修是曹植集团的,于是他到曹操处告密,曹操派人去调查.曹丕闻之后,听从吴质的建议,第二天用真的绢匹放入大簏(音路)中,检查的人查看果然是绢,报告了曹操,曹操以此认为杨修陷害曹丕,对杨修产生了怨恨.此事本怪不得杨修的,只能怪曹操失查,但曹操对杨修本来有成见,再遇此事也就合该杨修倒霉了. 原因五,曹操想考验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一日命他们出城,却背地里叫守门的人不要放他们出去.曹操先到,出不去只好折回来.曹植听说后,问杨修怎么办?杨修告诉他:"你是奉命出城的,谁阻止就杀谁."曹植到门口后,立即斩了阻止他出门的门吏,曹植得以出城.曹操因而觉得曹植更有能力.后来有人告诉曹操,曹植之所以敢那样处理是杨修教的,曹操因此更加恼火.其实这件事曹操责怪也没有道理,作为一个智囊,向自己的主子提出正确的意见是份内之事呀,这就犹如清朝咸丰皇帝和兄弟角逐皇位时,正是听从了他老师的建议才得以成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咸丰皇帝的父亲道光皇帝也没有杀他的老师呀. 原因六,曹植文学功底很深厚,他的父亲曹操自然很清楚,这也是他喜欢曹植的原因,正因为他的*人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难以取舍,因此他也经常向曹植问军国大事,而曹植每次都对答如流,这让曹操又是欢喜又是怀疑.欢喜的是曹植不仅文采好同时也有治国能力,怀疑的是他的治国能力从何而来的?后得知果然是杨修事先教好的.不由勃然大怒,便有杀杨修之心.此举也是奇怪,按理来说.就算曹植不是自己的真本领,但他也毕竟学到了一些本事,而且教授曹植本身就是曹植的亲信,这有什么不妥当啊 ?,他应该为自己的儿子有这样能干而忠心的部下而骄傲啊,为什么却对他起杀心呢? 难道曹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物?当然不是,相反,曹操是个很大度*家.特别是对有才能的人.他非常宽容.如,陈琳为袁绍写檄文讨伐曹操,把曹操祖宗也骂了个遍,曹操捉了陈琳后仍然没有杀他,还录用他做官;祢衡,是个满腹经纶的傲士,正因为恃才傲物,为众人所不喜.他认为当时的许都仅有两个人物,一是孔文举(孔融,就是小时让梨的那个人),二是杨祖德(杨修),但在他眼里孔融只是他的大儿子,杨修只是他的小儿子而已.其他的人,他说曹操手下文臣武将如荀攸只能看坟守墓;张辽只能击鼓鸣金;许褚只能牧牛放马;许晃只能屠猪杀狗等等,听得在场的张辽当时就要杀他,但曹操仍然放过他,只把他送给刘表而已. 为什么曹操能容他们,而不能容杨修?因为杨修太聪明?杨修的聪明在<三国演义>里还说过一个故事.三国名士蔡邕看过邯郸淳的<曹娥碑文>(曹娥为汉和帝时期一个孝女,上虞地方官要13岁的邯郸淳为她写的碑文)后,在碑文上写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征汉中时,经过蔡邕(音拥)的女儿蔡琰(音眼)家,见此八字,问蔡琰何意,蔡琰不能答,曹操乃问群臣,众人皆不能解,唯杨修知其意.曹操要他先别说,让他自己也考虑考虑!骑马走了3里,他也醒悟了,于是要杨修解释.杨修说:"'黄绢'是颜色之丝,丝旁加色,乃'绝'字; '幼妇'是少女,女旁加少,乃'妙'字; '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旁加子,乃'好'字; '齑臼'是受五辛之器,受旁加辛,乃'辞'(古体的辞字是'受'字旁加一个'辛'字).总体来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对他的才识敏捷大为惊叹.他自己的才识和杨修比较尚有3里的距离啊!按理而言,对与这样的人才,曹操是爱惜和敬佩的!为什么还要动杀机呢?<三国演义>里并没有说的很清楚.换言之曹操杀杨修的背后另有隐情. 曹操是一位大*家,*家考虑所有的事情都会服务于自己的*,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等,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曹操都会予以宽容,一切有悖于自己*的,他一概予以打击*.在封建社会,*的含义就是权力统治.所以他会杀孔融,因为孔融和他政见不合,所以他会杀荀攸,因为荀攸阻止他称王,所以他更会杀杨修,因为杨修参与了他儿子的储位之争.其实,在杀杨修之前,曹操内心已经有了*人,那就是曹丕.所以他临终前说曹丕"笃厚恭谨",而曹植本来是他最喜欢的,可惜曹植恃才放旷,而且嗜酒放纵,因而曹操说他虚华少诚实.其实这个"少诚实"反而是因为太诚实而不会掩盖罢了.而杨修偏偏和曹植相处融洽,两人经常辞赋相唱,极为投合.在此情况下杨修当然会为曹植卖命.这恰恰是曹操所不能容的.谁愿意自己的政权在子女身上不稳固呢?而杨修就正是这个不稳定的因素.试想,以杨修之才,借助曹植的力量,以后要拆曹丕的台恐怕是绰绰有余的! 在史实中,杨修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已经是回天无力了,所以曹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他时,他自己还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他自己都认为现在死比意料的晚了.杨修死时34岁.他死后100多天,曹操接着也死了.看来,杀杨修是他临死前的必然之举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4:59
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二,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5:00
《三国演义》里描述了杨修因为"扰乱军心"的罪名被曹操诛杀,具体经过是:曹操与诸葛亮在斜谷对峙日久,正进退两难时,一日,部将夏侯惇问夜间口号,曹操以"鸡肋"应之。
杨修听说后,便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班师,夏侯惇惊问其故?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吃它又没有肉,丢了它却觉得可惜。现在我军进不能进,退又怕别人耻笑,还不如早早回去!”夏侯惇不由感叹杨修真知道曹操的肺腑!于是全军准备归程。曹操得知此事后,竟以“扰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后曹操进军,果然全军失利。
杨修的做法确实是不妥当的,但不管怎么说,杨修罪不至死,为什么曹操还要杀他?小说里另外交代了两个原因,原来曹操早有杀他之心,此次只是借口而已。其实杨修真正被杀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2、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一生著作颇丰,结集成册的两文稿已失,杨修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5:00
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二,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扩展资料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杨修之死,曹操虽赠赐许多物品给杨彪补偿,但他亦万分痛惜。《后汉书》记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磾(金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百度百科--杨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05:01
杨修出身名门,是太尉杨彪之子,担任曹操的主簿,管理丞相府内外的大小事务,很合曹操的心意。杨修为人好学,有过人的文采。但是杨修锋芒太露,他出众的才华令曹操不安,因此在一次出征中借故将杨修诛杀。
杨修被杀,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他没有看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懂得韬光养晦。所谓伴君如伴虎,杨修成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谋士,首先就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否则事事太过聪明,难免被疑心病重的曹操猜忌。在这一点上,曾经留下过“孔融让梨”佳话的孔融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融也是当时的名士,同样在曹操的手下任职。他的名声很高,但为人恃才放旷,几次三番和推行新政的曹操打嘴仗,对曹操冷嘲热讽。而且他喜好结交朋友,家中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如此狂放的作风终于招致了曹操对其狠下杀手。有了孔融的前车之鉴,杨修还不引以为戒,经常炫耀自己能够看穿曹操心意的本领,终于自取其祸。
而且,杨修卷入了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争位的风波,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将自己的命运押注在曹植的身上。曹植虽然文采出众且深受曹操的喜爱,但是他为人单纯,缺乏足够的*斗争能力。他本人又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言行,经常和几个朋友放浪形骸、好酒误事,最终引起曹操的强烈不满,丢掉了原本唾手可得的继承人之位。而作为曹植亦师亦友的杨修,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指导和约束曹植,使得曹操对杨修十分不满。同时杨修是袁氏之甥,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之下,终于让曹操对杨修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