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V”们的言论责任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5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15:19
据《联合早报》1月22日报道,最近香港有一个中国大陆籍小童在地铁车厢吃零食,受一港人指正,而引起小童的母亲和一些乘客骂架。后来,北大教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孔和尚有话说》节目中骂“香港人是狗”,此外还说香港和新加坡是靠法制来维持秩序,这样的人没有素质。
孔教授泼妇骂街的口气,是有失身份,有伤大国民的风度,而且类似五十步笑百步……
我记得第一次去中国是1990年。当时和朋友走遍北京及其他好多城市,所见所遇给我一个对中国非常坏的印象,因为我们遭到无礼的待遇和欺骗,我迷惘的问自己:“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何在?”回新后,我曾在《联合早报·副刊》发表一篇短文,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华裔的身份感到羞耻。
早些时候,我也曾去台湾和香港,同样也受到恶劣无礼的待遇,见到的是混乱交通。当时,许多新加坡的公务人员和平民,也是缺乏友善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在西方国家住了十多年,虽然有时会遭受种族歧视,但我觉得他们大体上还能保有风度和礼貌。
难道华人的文明水平真的如此的差?其实,经济、教育及法律是形成人民行为的因素,三者缺一不可。生活安定后,才能从容顾及行为举止的改善,如果还须为生活挣扎,培养高尚文雅的品格难为优先之事,没有家教或学校教养,我们会像《三字经》所说的“性乃迁”,最后,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还是留有兽性,还是须要法律的管制。
近年,我再去台湾和香港,发现他们都有了想象不到的进步,尤其是台湾,人民待人的态度和自觉性地遵守交通规则,已远超过新加坡的水平,经济条件改善,教育普遍,及法律执行的透明性,已使台湾人民能迈进高度文明的领域。
反之,中国虽然已成为经济大国,可是还滞留在贫富大差距的困境。另一方面,快速的暴富,却导致少数人转身由谦卑变成傲慢自大,地大人多,法律的长臂不能远伸,公众秩序难以维持,譬如,在上海过斑马线,还是相当冒险的行动。
当然,中国步入高度文明社会也只是时间问题,迟早大部分中国人能面对他们五千年的文明而无愧。中国大陆人现在粗鲁地批评香港和新加坡人,恐怕还为时过早,孔庆东教授应先自省自谦,以免有锅怪壶黑之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2:27
何以如此?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的评论《“观点多元”也不应“胡言乱语”》所列举的微博“大V”们之种种胡言乱语情态,大致反映了我的心思,即对微博“大V”这一群体基本不信。但,这还不是我的一个完整的回答。
我不想做微博“大V”们的粉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乏自重和自爱,使得我对微博“大V”这一群体多少有些瞧不起。君不见,微博这一传播力度最大的公共*平台,总是被一些微博“大V”的吵、骂、闹、搞,情绪化、娱乐化、商业化所左右,全没了微博“大V”应有的风范或风度。如此这般,怎能让我对他们高看一眼?!
当然,作为一介凡人,我不做微博“大V”们的粉丝是件不值一文钱的事情。但,这至少表明了我对微博“大V”们的一种不满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尤其是其结尾道出了我的心声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点呈现多元多样的复杂态势。对事物和问题的不同看法,整体上合乎人们的内心实际,有助于人们多角度看待问题,在交流沟通辩论中形成社会共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有增益的。但是,观点多元并不等于胡言乱语,胡言乱语对社会不但无益还很有害。自媒体时代,只有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慎用自己的话语权,发表负责任的言论,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与信任。”
所谓微博“大V”,也算得上社会名流。毋庸置疑,与凡人草根抑或平民百姓相比,社会名流的话语权、影响力要大出许多。有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然我们国家的兴亡与每个国民的责任都有关系,那么,拥有一定话语权、影响力的微博“大V”们,其言论责任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凭借自己的优势来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使广大国民在此基础上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而不是将微博作为谋取一己之利的私人空间来胡言乱语,甚至胡闹乱搞。
“观点多元”也不应“胡言乱语”江柳依
有人发长微博,捏造某大学学生会干部贿选的故事,写得情节跌宕,只在文末说,这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希望微友“在转发批判之前,先要动动脑子”。然而,很多人明知是假的也在大量转发、当真讨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很多人面对微博信息,没有耐心看完,没有时间思考,没有理性思辨。
在这样的*场域下,说什么、怎么说,就显得极为关键。如果发言者都讲责任,遵规范,传播客观、真实的信息,表达理性、公允的观点,那么就能够加快形成良性的*秩序,培养受众的成熟心理和理性心态。反之,如果胡言乱语一通,传播不实信息,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那么就容易刺激受众情绪,使*场域出现混沌和混乱状态。尤其是一些实名、知名、著名的微博“大V”们,因其“粉丝”众多,几句话就可能闹得沸沸扬扬。
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冬天给树穿衣服保温无用,理由是树内部不发热,无温可保,据此批评*部门每年是在“花钱做无用的事”。冬天给树穿衣是为防冻,岂是为保温?他这个分析有问题,结论自然就站不住脚。还有专家说,鱼离开水很难活过12个小时,因此一听说有人能让普通的鱼离水存活好几天,就说这不可能。这个结论下得草率,如果他从书斋走到实践中去,就会从福建建瓯市的“弓鱼术”中大长见识。
有一些知名人士,把自己的微博当成私人之间的闲扯。有的把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丑闻、绯闻、*信息一发,让公众信以为真。有的喜欢以偏概全,把一个人的毛病、一个地方的问题,上升到普遍性、全局性的层面大发议论。有的则张冠李戴、牵强附会,不讲基本的逻辑,只把若干现象、问题一摆,就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在公共*场域,如此一锅乱炖,如果不细加甄别,很容易引人义愤填膺、情绪激昂。
微博上还活跃着一些人,打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旗号,却背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与良知。他们的基本言论价值立场就是反对,唱反调,而不论是非曲直。基本价值结论最终都是*失德、无信、作恶,而不管事实*如何,不分个别和一般。基本言论载体就是故意捏造、剪辑一些所谓的历史阴暗面、领袖人物丑闻,而不辨真假。如此貌似为公共、公众呐喊,实则煽动、鼓惑,惟恐天下不乱。
种种胡言乱语情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下一些公共*场域的乱象。有人说这是“观点多元”、言论自由的具体表现,实则背道而驰。观点多元,乃是对人物、事件的多种看法,应合乎事物的本来面貌。无论何种观点,应持之有据、论之有理,遵循基本的价值逻辑。看问题的立场,应是客观、理性,不隐美、不虚恶。以“观点多元”为借口胡言乱语,不仅是对观点多元的误读与曲解,也不利于观点多元的培育和秩序的形成。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点呈现多元多样的复杂态势。对事物和问题的不同看法,整体上合乎人们的内心实际,有助于人们多角度看待问题,在交流沟通辩论中形成社会共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有增益的。但是,观点多元并不等于胡言乱语,胡言乱语对社会不但无益还很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