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都吃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2: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3:31
汤圆
汤圆,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煮、可炸、可蒸,各地做法不一。
据传,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起源于宋朝。因为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又被称为“浮元子”,后改称“汤圆”,寓意“团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祈求全家团圆吉利,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
北滚元宵,南包汤圆。元宵和汤圆是不一样的。元宵,以馅为基础,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
元宵,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元宵和汤圆,都有家庭团圆美满的寓意。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吃生菜。
广东人凡事喜欢有个好意头。生菜因为和“生财”谐音,所以被看作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平时常用于新店开业等场合,元宵节生菜常拌以糕饼煮食,表达了人们对节庆的美好期许。
元宵茶
元宵茶,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在陕西等地,元宵节就有吃元宵茶的风俗。
此茶因为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跟元宵配搭来吃,营养更为全面,也正好可解过年饮食过于油腻的口味。
油茶
油茶,是元宵节夜晚在山区流行的传统吃食。
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即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扁食,即饺子。
油锤
唐朝就有油锤的制法的记载——其实就是炸元宵,到宋代,油锤成为汴中(今河南开封)元宵节的节日食品。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油锤的制法与品种均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禺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饺子
跟过年一样,元宵节,我国北方基本也都吃饺子。饺子形如元宝,所以吃饺子就取“招财进宝”之意;饺子谐音“交子”,即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的意思;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对新一年的祈望。
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即正月十五先吃饺子,正月十六再吃元宵,寓意是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
枣糕
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营养丰富。
枣子在中国文化里有“早生贵子”的寓意。元宵节,豫西一带的人们喜欢吃枣糕,同样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对此记载“自粱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
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元宵节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面灯
面灯也叫面盏,是用面粉做的各种形式的灯盏,从汉朝开始流传,现多流行于北方地区。
相传,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老百姓捏、点和吃面灯,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做成各种动物形状的面灯,摆放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寓意。比如点亮的狗形面灯放在家门口,让它保家护院;点亮的鸡形面灯放在鸡栅边,祝愿家鸡们不生病、多下蛋等。
豆面团
元宵节,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即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同样寓意团团圆圆。
糟羹
糟羹是浙江台州传统的小吃、元宵节食品。以米粉,薯粉或藕粉为主料调制而成,分咸、甜两种。
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台州人便会回家美美地吃起糟羹。其中,甜糟羹又叫新娘羹,新进门的媳妇在过第一个元宵节必定要做甜糟羹请邻里吃,以展示厨艺和分享喜庆,邻里也非常乐意上门,意在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元宵节晚餐时分,家家都会传出“嘭嘭嘭”拍麦饼的响声,户户飘出诱人的麦饼香味。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节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
《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4:49
元宵 ,汤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6:23
北吃元宵南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