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日记引争议,如何评价他的这些记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20:05
说到故去季羡林大师,我们对其固有的印象是: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等等,但少有人知道的,他曾经也是一位真性情、有热血、叛逆、接地气的鲜活小年轻,如果你读过他的《清华园日记》就会知道。
这些日记写于上世纪30年代,时值季羡林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跟所有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此时的季羡林心气甚高,牢*满腹,荷尔蒙过剩。毕竟当时大师也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跟同学们一样,想看美女、会骂教授、做春梦、压抑的荷尔蒙无处发泄。
这是和我们一样会吐槽考试,偷偷骂老师的国学大师,其实200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在决定出版季羡林的日记时,编辑曾提出“做适当删减”,季羡林的意见是:一字不改。
他说,“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我仔细读了读这两年的日记,觉得比我最近若干年写的日记要好得多。后者仿佛记流水账似的,刻板可厌,间有写自己的感情和感觉的地方,但不是太多。前者却写得丰满,比较生动,心中毫无顾忌,真正是畅所欲言。我有点喜欢上了这一些将近七十年前自己还是一个二十二三岁的毛头小伙子时写的东西。......我写日记,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所以,季老原封不动的发表了,这样,能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季老。而且,季老经过反复考虑,最终是把原文照相影印,真正做到原封不动,只为了向读者献上一份真诚。这些日记让我们看到大师当年也是这么接地气、真性情。就像季羡林大师一直自称:少无大志,中无大志,老也无大志。
从大师的这个做法,一个坦坦荡荡,赤诚之心,光明磊落的形象跃然纸上。大师真诚,淡然而又有血有肉,是一个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不是圣人,不高高在上,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他一步一步努力走出了的。
季羡林日记引争议,如何评价他的这些记载?
回答:说到故去季羡林大师,我们对其固有的印象是: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等等,但少有人知道的,他曾经也是一位真性情、有热血、叛逆、接地气的鲜活小年轻,如果你读过他的《清华园日记》就会知道。 这些日记写于上世纪30年代,时值季羡林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跟所有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此时的季羡林心气甚...
季羡林日记引争议,这样的日记出版合适吗?
200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在决定出版季羡林的日记时,看到这些边角料,有点刺眼,觉得有损大师的身份,便向季羡林建议,做适当删减。季羡林没有同意,他说,“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他知道自己不是圣人,也不...
网上流传的季羡林吐槽、胡适打牌日记属实吗?
按道理说,季羡林吐槽、胡适打牌,都来自公开出版的他们自己的日记,是白纸黑字的图书记载,又是PDF版电子书截图或照片,当然应该是真的。胡适在日记中说,他一直沉迷于打牌,季羡林先生的日记里也有很多打牌的记录,没什么好说的。你更感兴趣的是季羡林先生,一位严肃的学术大师,年轻时候竟然如此无厘头,...
季羡林集读后感800字
首先,很喜欢季老对佛学的态度,他说:“我认为,释迦牟尼确有其人,是一个历史人物。因此我就把释迦牟尼当成一个人,同世界上的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是我研究的对象。”这个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一直以来对佛教都充满兴趣,但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此,季老也诙谐地说:“如果一个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种宗教,...
季羡林惦记女同学大腿,胡适天天打牌...看大师年轻时的“堕落”日记_百...
现代散文作家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曾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说到季羡林,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学者——胡适。他的留学日记更搞笑: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季承与父亲季羡林决裂13年,只因为母亲抱不平,父亲临终前终和解_百度...
季羡林在日记中记载:“家庭对我总是没缘的,我一看到它就讨厌。” 对于季羡林而言,大概济南并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家,那里只是他被寄养的叔父家。 这个具象的家里有他的结发妻子、亲生子女,但他抽象意义的家在文学上,在事业上,也许还是在德国。 因此,他对家人并不亲热,这大概也有童年的伤害。 父母为了季羡林可以...
中国翻译词典的季羡林序
对历代重要译家有专篇记载。书中保存了前代译经者的一些译论。如关于翻译的定义,引用了赞宁” 在《宋高僧传》中的见解:“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名,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向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卷首由名家周敦颐(1017—1073)写序,引录了唐玄奘。的名论...
摘录一些名人对大学的界定或者是名人怎样评价大学生活的语录?急用
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相对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时间是有限的,但它毕竟是存在,而且这个存在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心魄。——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判断一所学校,我看人,不看...
如何看待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天命”最高贵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天命”“人生”和合为一,这个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6)中国经籍西传(录自季羡林先生论文...
教师一词其他的称谓有哪些?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科学、准确、高度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