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2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4:45
李越,陈旭,樊隽轩,1998:志留纪纪宁强组碳酸盐岩台地的时空演变及宁强湾的封闭。地层学杂志,22(1):16-24。
李越,陈旭,1998:陕南川北志留系兰*列统特列奇阶宁强组的生物礁。沉积学报,16(3):124-131。
李越,傅启龙,1998:宁强广元地区志留系宁强组灰岩的微相研究。微体古生物学报,15(3):294-306。
李越,傅启龙,1998:安徽淮南下寒武统沉积环境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地层学杂志,22(4):262-268。
李越,袁金良,林天瑞,1999:安徽淮南下寒武统的遗迹化石。古生物学报,38(1):114-124。
袁金良,李越,1999: 安徽淮南老鹰山下-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古生物学报,38(4):407-422。
傅启龙,周志澄,彭善池,李越,1999:湘西中-上寒武统层型候选剖面沉积特征。地质科学,34(2): 204-212。
袁金良,李越,穆西南,傅启龙,2000:山东张夏期(中寒武世晚期)三叶虫生物地层。地层学杂志,24(2): 136-143。
袁金良,李越,2000:中国石炭纪三叶虫生物地层。地层学杂志,24(4): 283-289。
彭善池,林天瑞,李越, 2000: 论奥陶纪三叶虫属Reedocalymene Kobayashi, 1951。古生物学报,39(1): 63-75。
林天瑞,彭善池,李越,2000:峡东地区庙坡组栉虫类、宝石虫类和斜视虫类三叶虫。古生物学报,39(2): 205-216。
彭善池,林天瑞,李越,2001:峡东地区庙坡组球节子类及其它多节类三叶虫。古生物学报,40(1): 1-19。
袁金良,赵元龙,李越,2001:掘头虫类三叶虫生物地层。古生物学报,40(增刊): 143-156。
袁金良,赵元龙,李越,2001:掘头虫类三叶虫的分类和系统演化。古生物学报,40(增刊):214-226。
李越,Kershaw Steve, 李军,边立曾,章森桂,张俊明,夏凤生,2002:华南奥陶纪生物礁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地层学杂志,26(1):9-17。
李越,冯洪真,李军,2002:底栖藻对扬子地台西缘晚奥陶世生态危机的改善作用。古生物学报,41(2):211-218。
李越,穆西南,Kershaw Steve,2002:陕南川北志留系宁强组礁相中的微生物岩和钙藻。微体古生物学报,19(2):170-177。
许汉奎,李越,2002:南京汤山“白垩纪古溶洞岩层”的年代和成因新认识。地层学杂志,26(3):216-220。
袁金良、赵元龙、李越、黄友庄,2002:黔东南早-中寒武世凯里组三叶虫动物群。1-41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穆西南,严慧君,李越,袁金良,张俊明,2003:华北地台东部中寒武世微生物礁的时空分布。微体古生物学报,20(3):279-285。
许汉奎,李越, 汪永进,穆西南,2003:区域地质。见:南京直立人。10-19,江苏科技出版社。
许汉奎,李星学,穆西南,徐钦琦,李越, 汪永进,2003:第四纪地质。见:南京直立人。20-31, 江苏科技出版社。
李越,2004:华南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生物礁的演化历程。戎嘉余,方宗杰编:生物大灭绝与复苏--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7-242。
李越(译),2005:实验沉积学。见:Jones T.P and Rowe N.P. (Eds.): Fossil Plants and Spores: Modern Techniques (植物化石和孢粉的现代分析技术)。207-211,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越(译),2005:古孢相分析。植物化石和孢粉的现代分析技术。见:Jones T P and Rowe N P. (Eds.): Fossil Plants and Spores: Modern Techniques (植物化石和孢粉的现代分析技术)。212-216,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越(译),2005:颗粒的定向和古环境。植物化石和孢粉的现代分析技术。见:Jones T P and Rowe N P. (Eds.): Fossil Plants and Spores: Modern Techniques (植物化石和孢粉的现代分析技术)。217-221,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越,王建坡,沈安江,黄智斌,2007:新疆巴楚中奥陶统上部一间房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意义。古生物学报,46(3): 341-348。
李越,王建坡,张园园,顾澄皋,2008:华南奥陶-志留纪之交的碳酸盐岩对古气候事件的诠释。自然科学进展,18(10):122-128。
蔡习尧,李越*,2008:塔中南坡奥陶系的地层缺失和沉积相变化。地层学杂志,32(4):353-362。
王建坡,沈安江,蔡习尧,罗友成,李越*,2008:全球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综述。地层学杂志,32(4):363-373。
李越等,2008: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纪造礁生物及古生态研究。1-277,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报告。李越,黄智斌,王建坡,王志浩,薛耀松,张俊明,张元动,樊隽轩,张园园,2009:新疆巴楚中-上奥陶统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地层学杂志,33(2):113-122。
杨海军,王建坡,黄智斌,姚小刚,张园园,李越*,2009:塔中隆起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生物群以及古生态特征。古生物学报,38(1):109-122。
张园园,王建坡,马俊业,姚小刚,王媛媛,李启剑,李越*,2009:礁滩分类以及在岩芯中的识别。古生物学报,38(1):89-101。
李 越,2009:宝塔组网纹状灰岩——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学与古生物学研究生华南野外实习教程。待刊。
李越,张园园,马俊业,李启剑,王媛媛,2009:生物礁浅说。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文集,待刊。
申银民,李越*,赵乐元,刘永福,孙玉善,李猛,2009:塔中古溶洞见证晚奥陶世抬升幅度。地质科学,44(3),待刊。
张丽娟,钟大康,李越*,程明,魏燕萍,2009:塔北隆起侏罗系阳霞组的河流相沉积。地层学杂志,33(3):待刊。
王媛媛,李越*,马俊业,蔡习尧,2009:黔北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对礁滩生长的抑制作用。古生物学报,38(4):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