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 秦岭骊山属于哪国领土 南唐是否拥有过西安秦岭的主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23:18
我来回答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22:49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秦朝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并建都咸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一个皇帝。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张,全盛时期的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在*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再用分封制,而是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确立了郡县制,使地方官的任命权收归*,这有利于消除*割据的局面,避免出现周朝分封导致的春秋战国的大乱格局。最初设三十六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制度综合战国时期的官僚*,使之系统化,对官吏的考核则用“上计”制。此外,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但秦朝的统一思想和焚书坑儒则极大地破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消失,一统江山、一统思想和惩罚思想犯罪成了此后帝王的重要任务,这对古代思想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为防卫匈奴,秦朝在原秦、燕、赵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了著名的万里长城,这比现存的明长城更往北,距离也更长。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秦朝-统一政权
*集权
*集权制度
秦始皇秦始皇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
**: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队。但统一后太尉实际却虚设,以便皇帝直接控制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三公之间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
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
太仆,管理宫廷车马;
卫尉,掌管皇宫保卫;
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廷尉,负责司法;
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
宗正,管理皇族内部事务;
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为建立*主义*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地方行政机构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将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秦末增至四十余郡,京畿内不设郡,设内史管辖,以别于其他诸郡。
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直接受**管辖。郡守之下,设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又设监御史,负责监察。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和治安情况。一郡之内辖若干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足万户的设*,统治全县人民。县令、*之下设县尉,管全县军事,设县丞,助理县令、*,并负责司法裁判。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游徼负责地方治安。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
法律制度
《秦律十八种》,湖北省博物馆展品《秦律十八种》,湖北省博物馆展品
战国时期,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改法为律”,成为秦国最早的成文法。自孝公时起,《秦律》经过多次补充、修改,到秦统一六国后,已形成一部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秦律》早已佚失,它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只有零星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代竹简一千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为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残酷剥削
从云梦秦简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秦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秦简律文中,也反映了秦王朝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这些律文规定是十分严苛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农民的反抗,以保护地主阶级的*特权和经济利益。
从秦简中还可以看出,秦的刑法是极为残醋的。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赀、笞、迁(流放)、耐(剃去须鬓)、髡(剃去头发)、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断足)、斩左趾(砍左脚)、宫或腐(男子阉割,女子幽闭)、戮、磔(*肢体)、弃市等等。《秦律》中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可见由犯罪而沦为奴隶的人是非常多的。
扩大军队
秦王朝建立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有*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地方军由郡尉掌管。秦王朝戍边的军队有八十多万人,全*队数目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秦朝-经济发展 统一货币统一货币
土地私有
土地私有的确认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令土地私有者向*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根据数额征收田租。这意味着私有土地受到封建政权的保护,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正式得到确认。这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
统一措施
统一文字
在秦统一之前,文字的形体非常紊乱,同一个字所采用的声符、形符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
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证明秦朝的官方文书已经使用隶书。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后,字体结构得到简化和定形,这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特别是价值不等,换算困难。秦灭六国后,实行统一货币措施: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
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秦统一后,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国,并专门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把它铭刻在官定的度量衡器上,发到全国,作为标准器具。现存咸阳出土的“大良造商鞅量”底面,即补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同时,还继续执行度量衡定期检查制度,每年二月对全国度量衡器进行鉴定,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和统一。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目的在于保证*的赋税收入,但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了重要作用。
修筑驰道 秦直道秦直道
秦统一后,立即下令拆毁以往各国修筑的关塞、堡垒等障碍物。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于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燕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
这些驰道宽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栽青松一株。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1800余里,这条“直道”的遗迹现在尚可辨识。
另外,还在今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又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
焚书坑儒
确立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当秦统一的事业刚完成时,就在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宰相王绾为首的一部分官吏,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诸侯所造成的。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坑儒谷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坑儒谷遗址
“焚书”事件
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又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丞相李斯加以反驳。他指出,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腐儒“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统一可能遭到破坏。因此他建议:
一、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诸子经典、《诗》、《书》和其他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史书,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逾期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作城旦(旦即早晨,是清晨就开始筑城的一种苦役);
二、两人或以上私下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
三、严禁私学,“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
“坑儒”事件
公元前212年,两个术士因没能按时完成炼丹的任务而准备逃跑。在临走前对秦始皇进行了议论、诽谤。事情败露,秦始皇下令追查。据《史记》记载,因此事,有大约四百六十余人在咸阳被坑杀。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事件。
疑点
一、历来的很多史书都把焚书坑儒作为秦始皇信奉法家、敌视儒家的证据。但细究《史记》原文,发现,在“焚书”事件中,李斯提议民间不得留有“诗、书、百家语”。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斯是提议民间不得保留包括法家、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经典(《诗》、《书》在秦朝还没有成为儒家的经典,也不是哪一家的经典,所以被单独列出来)。再从事件的起因来看,是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引发的,而不是儒法之争。纵观整个事件,儒家是其中的受害者,法家何尝不是,其余的各家又何尝不是,怎么到了后世史书中却只强调了儒家呢?
二、“坑儒”事件中,秦始皇得知两个方士私逃且诽谤自己后,大怒,下令将这批文学方术士,交给了御史处置。按照秦代的制度,文学方术士们交由御史处置,他们将接受严格的法律审判,根据秦始皇怒气中提到的罪名,他们将被定以“妖言”之罪,依法腰斩处死。然而从记载的结果来看,他们是被活埋处死的。根据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法律文书,尤其是云梦秦简来看,死刑没有活埋处死的律文和案例。在秦汉历史上,活埋处死,仅仅出现在残酷的战争中,有名的比如秦国大将白起活埋赵国四十万战俘,项羽活埋秦国二十万降卒等。《史记》的记载有考古出土的资料明显不符。
三、在“坑儒”事件中,方士卢生、侯生和韩众逃亡,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此下落不明。徐福是与韩众和卢生等一起直接受到秦始皇谴责的人,指名道姓,罪行最重。奇怪的是,徐福并没有受到坑儒事件的影响,他没有逃亡,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他逍遥法外,继续为秦始皇寻找永远找不到的仙药。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就在“坑儒”事件的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又来到了琅琊台,再一次与徐福相见。秦始皇不但没有将徐福绳之以法,反而再一次听信徐福的巧语花言,乘船下海射大鱼,亲自动手清除妨碍仙人仙药出现的障碍。这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被秦始皇点名的徐福可以安然无恙,反而是儒生被牵连了呢?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秦朝-巩固统一 中国秦代时期地图
北征匈奴
匈奴威胁
匈奴族是居住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长期以来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战国后期,匈奴已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内地各族进行袭扰和掠夺。当时,秦、赵、燕与匈奴为邻,经常发生战争。由于各国忙于内战,一般对匈奴都采取守势,在北边修长城并派军队戍守。秦统一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
大规模移民
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向河套(即所谓“河南地”)征伐。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公元前215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里的统治,秦始皇于公元前211年迁三万多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垦田生产,开拓边疆。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均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而且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修筑长城
在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中,秦朝又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长城。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秦朝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一条从临洮(甘肃岷县)一直到辽东碣石的万里长城。这条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扰,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服百越
南服“百越”
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是越族人民的居住地区。这些越族通称为“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及两广地区,各自独立,互不相属。
秦始皇在灭楚之后,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置会稽郡。接着于公元前221年,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置闽中郡。秦始皇命令尉屠睢指挥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对居住在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秦军遭到越族的抵抗,相持达三年之久。
秦始皇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争,命令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桂江支流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困难,才将越族打败。
公元前214年,越族乘秦军不备,大败秦军,杀死尉屠睢。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建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次年,又迁徙了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和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统一意义
扩大疆域
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南,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如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在共同开发南方边地的过程中,也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0:07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后梁 汴州(开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
后唐 洛阳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后晋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后汉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刘知远
后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分析:从五代十国的地图来看,中原地区基本上再“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治下,且流传有序,与十国没有任何关系,我查阅五代十国地图(见参考文献网址)陕西西安,全部在五代的统治下沿袭,先后属于梁、唐、晋、汉、周的统治下。秦岭骊山也先后属于先后属于梁、唐、晋、汉、周的统治下
而你所说的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所以说南唐不可能拥有西安秦岭的主权。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2abdbe232f60ddccda38a0e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1:42
楼主的根本观点有个错误,那就是五代十国中的五代说的是北方的五个朝代,是先后的,但也同时。
我具体说一下吧。
五代第一个朝代就是朱温的梁,朱温是黄巢的部下,后来背叛了黄巢投靠了唐朝,后来又背叛了唐朝自建一国,因此,唐朝不是亡于黄巢,而是亡于朱温。
在与朱温同时期,有个叫李克用的沙驼人,这个人应该说是比较纯粹的军人,阴谋诡计不善长,打仗的本事也一般,被朱温压制在今天山西一代,非常悲剧。
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接位,简直逆天了,大杀四方,最后灭了梁,就是后唐。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梁和唐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不同时期名字不同,开始时后唐当时叫晋仅占有山西一代,后来灭了后梁便基本上占有整个北方,此后的后晋,后汉,后周基本上都是出自后唐,他们的开国之君基本上都是后唐或者晋的部将。
所以,对于你第一个问题,楼上说的都没错,五代是指传承的关系,十国才是割据。
第二个,南唐在今天南京一代,他从来没有拥有过秦岭一代的主权,南唐除了开国之君基本上都碌碌无为,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唐拥有过秦岭一代的主权,那应该是后唐,后唐开国时期非常厉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3:33
属于五代(即梁、唐、晋、汉、周);没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5:41
秦岭骊山是五代与前后蜀的边界,南唐的势力从未达到过这一带
具体地图可参阅我的博客收藏
绝尘穿云行:
http://muxiang37.blog.163.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08:06
1,属于燕国
2,拥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0:47
梁、唐、晋、汉、周属于他们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3:45
梁、唐、晋、汉、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17:00
五代第一个朝代就是朱温的梁,朱温是黄巢的部下,后来背叛了黄巢投靠了唐朝,后来又背叛了唐朝自建一国,因此,唐朝不是亡于黄巢,而是亡于朱温。
在与朱温同时期,有个叫李克用的沙驼人,这个人应该说是比较纯粹的军人,阴谋诡计不善长,打仗的本事也一般,被朱温压制在今天山西一代,非常悲剧。
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接位,简直逆天了,大杀四方,最后灭了梁,就是后唐。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梁和唐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不同时期名字不同,开始时后唐当时叫晋仅占有山西一代,后来灭了后梁便基本上占有整个北方,此后的后晋,后汉,后周基本上都是出自后唐,他们的开国之君基本上都是后唐或者晋的部将。
所以,对于你第一个问题,楼上说的都没错,五代是指传承的关系,十国才是割据。
第二个,南唐在今天南京一代,他从来没有拥有过秦岭一代的主权,南唐除了开国之君基本上都碌碌无为,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唐拥有过秦岭一代的主权,那应该是后唐,后唐开国时期非常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