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举措的文化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7: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01
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一点启示
梁漱溟在19世纪30年代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实质上是知识分子寻找“第三条道路”即改良主义道路的运动,虽然由于当时的环境和国情的制约,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推动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
梁漱溟从传统文化本位出发,用“伦理本位,职业分立”来分析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成了对中国国情的一种独特理解。当西洋文化涌入中国后,使中国数千年的社会组织构造崩溃了,而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并没有真正确立,从而形成了文化失调。对此梁漱溟提出了乡村建设理论,他指出了乡村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蕴涵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复兴的力量。他将乡村建设运动的起点放在农村,并且设计了一种乡村社会组织——乡农学校,即在村建立学,在乡建立乡学,将学校与政权机构合为一体。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有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一整套设计方案。不仅仅是解决农村的。梁漱溟是以从中国最基层的乡村入手,以乡村带动中国的发展,使中国走上民族自救的道路。他重视农业,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强调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工业。因此乡村建设理论对当今说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当前,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进一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应该认真借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应该以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一理论价值。吸收其思想和精华为当今社会所用,并且来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下面简要的了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从农村入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合理之处是重视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殊国情,把农民和农村问题视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强调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工业,注重工业化进程中,工农、城乡的协调问题,他主张“以农立国,以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来刺激工业发展”。农业复兴后,农村市场就产生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引发了农村工业,进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因此,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应该从农村着手,逐步推进工业现代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建设。
应该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梁漱溟的乡农学校把“科学技术”与“团体组织”引进到农村。从社会方面看,可以通克服很多农村社会的*与陋习,把农民带入一种文明的新生活中;经济上,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利用合作社来改善农村的金融流通,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方面,农民在乡农学校中学会了民主,实现了地方自治,为国家的民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导与农民主体是两个方面。目前,*的主导作用比较明确,但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为新农村建设最终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没有农民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国家投入再多,也是不行的,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建设中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得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3.应该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分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力量
在梁漱溟的新社会组织乡农学校中,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员,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乡村建设的纽带,是代表一个新知识、新方法、新眼光、新思维去解决问题的领路人。在农村建立乡农学校,让知识分子在“中国民族之最后觉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因为建设新农村不能只靠少数的知识分子,而要依靠知识分子来提高整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梁漱溟说,谁能够救得了乡村呢?除了乡下人自己自救之外,谁也救不了乡村。没有乡下人自己主动积极的要求,单靠外部的知识分子来救乡村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启发农民的自觉了,而启发农民的自觉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了。他将教育视为大教育,以此来表达社会教育、平民教育的观念与思想。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成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我们已经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兴办希望工程,大力兴办各种职业教育学校,逐步的消除文盲,提高教育的高度与深度。以此梁漱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确实给当代的教育予一定的启示。
4.应该加强民主建设,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主张自治,强调农民要自救,自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但是因为当时的制度、*、机制等原因使得民主受到*因而未能真正的实行下去。但是他提出的民主自治的观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主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农村民主化、社会民主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关注农村和农民。从村民自治到以德治国等一系列的*和措施,都充分体现出农村的民主化加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加强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生平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的矛盾也逐步的暴露出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分析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并且比较、分析其他有利于乡村建设进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从而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是我们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遗产。对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今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指导作用。了解了梁漱溟对乡村建设的一些设计对我们当今的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