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沿秦制,设爵以赏功。禄,既指*的等级,也是*官俸的数额。 逢财政困难的年度或者内外用兵筹措军费,则募民以钱、粮食、奴隶入官府,换取爵位。按《汉书·食货志》“民入粟六百石者,加上造之爵,输粟四千石者可以为五大夫,万二千石者为大庶长。爵级高低以纳粟多寡为差。”成帝鸿嘉三年(前18年),令吏民入粟买爵以助国家赈赡,并允许买高爵者可以出任三百石以下的官职。
武帝时,为筹措征伐匈奴、西域的军费,另设武功爵,高价出卖。 《汉书·食货志》刘瓒注引《茂陵中书》说:“ 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曰良造,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锋,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政戾庶长,十一级曰军卫。”“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就是说,买到最高的军卫爵位需要三十多亿钱(一金大约值一万钱)!,不过按规定只能买到乐卿为止。
获得爵位的人,可以获得封邑(高等级爵)、免除部分或全部赋税徭役、减刑、优先担任官职等。但是由于人民多买爵位以逃避赋税徭役,所以朝廷往往以各种理由征发有爵位的人并加以种种其他负担以代替赋税徭役,所以渐渐的民爵也就无人再买,也不再为人所重。这也是后世不再设置民爵的原因。
西汉官制的爵禄制度
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是官员官俸的数额。 逢财政困难的年度或者内外用兵筹措军费,则募民以钱、粮食、奴隶入官府,换取爵位。按《汉书·食货志》“民入粟六百石者,加上造之爵,输粟四千石者可以为五大夫,万二千石者为大庶长。爵级高低以纳粟多寡为差。”成帝鸿嘉三年(前18年),令吏民入粟...
西汉官制爵禄制度
西汉的官制中,爵禄制度沿袭秦朝,用于奖励有功人士。爵位分为二十等,自公士至彻侯,等级分明。起初,高祖时期采用六国旧制,对功臣封赏,但汉朝建立后,确立了统一的秦制爵位体系。一级公士至四级士卒主要授予士兵,五级至九级的大夫和军吏则对应平民爵位,超过公乘的爵位需回馈给家族。十级至十八级的...
简述中国古代中枢辅政制度的发展变化原因和规律
汉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有一 些变化,尚书台设立后,其中的三公曹(西汉时)、二 千石曹(东汉时),亦掌有一定的司法权,分割了廷尉 的一部分职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袭汉 制,又有所发展。中央司法机关一般仍称廷尉。北齐沿 称大理寺,机构日趋扩大。这一时期的地方司法机构仍 与行政机构合而为一...
历史问题:关于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宣帝、元帝时,九卿称谓出现于诏书中。但《汉书》中所见的卿,有太常、光禄勋、太仆、廷尉、大行、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按时间顺序)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秦国商鞅变法中关于废除奴隶主享受爵禄的特权和建立县制的规定.秦朝正式建立: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设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焚书坑儒 西汉巩固:郡国并行制,但出现王国问题,后汉武帝解决了...
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官制的变化概况 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确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并建立了“三公”、“九卿”一套比较严密的中央官僚机构,以协助皇帝处理国家的军政事务。西汉初期基本沿袭秦制。自武帝始,皇帝常通过内廷管理文书的尚书台亲自裁决政务,并把秦时的丞相、御史大夫、太...
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一特点
★古代宰相(丞相)制度的变革: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为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隋唐设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体现了皇权的加强;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政知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把宰相职权...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和特点 求答
在政治上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5)士族制度:士族是由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属于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它是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选择官吏的,即"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请问东汉和西汉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一个叫东汉一个叫西汉
1、 因刘秀所建汉朝都于洛阳,和刘邦所建西汉都于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称刘邦所建汉室为西汉,刘秀所建汉室为东汉。又因为刘邦建立的政权和刘秀建立的政权一先一后,所以称呼西汉为前汉,东汉为后汉。2、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
中国古代的官制
隋唐官制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职官制度三省六部制确立。三师为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隋朝的三省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内史省,即过去的中书省,长官为内史令;专掌机密,草拟诏令,参议朝政。门下省,长官为纳言,掌管审查政令,内书令草拟的诏敕如有违失,门下省可以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