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什么会‘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8: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4:35
楼主截取的不合理,前面还有呢。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译文:看到自己有些年老的身影,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小儿子苏过),东坡记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 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作者为什么会‘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游白水书付过》中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已付过”?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游白水书付过>>中,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已付过”?
原因: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文叙次井然,寥寥数语,描景物...
语文回答问题
2、作者为什么会“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由山水之美,想到自己被贬惠州之痛,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作者感怀身世所以睡不着了。3、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山水,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游白水书付过》中,苏轼为什么会感到“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1.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与作者被放逐时的悲凉心情,使作者心中产生无限悲凉与无奈,而难以入睡。2.苏轼以年迈之躯被贬至偏远的惠州,很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原家乡了。在游山玩水的兴致中,所谓乐极生悲,感到前路渺茫,自然难以成寐。这时候刚被贬不久,只有王朝云和小儿子苏过陪着苏轼,举目无亲无友。
游白水书付过 问题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文中表现了他的放达胸怀,寄情山水。但事实上再旷达的人对身世之悲终究难免有所感慨,所以会“不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也就是失眠了~才写下短文...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停顿两处
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写出了作者虽然被贬,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游白水山记》赏析。
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文叙次井然,寥寥数语,描景物如画,详略得当,情景交融。此篇与《记游松风亭》作于同时同地。这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记叙描写了他与幼子苏过游览白水山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文言文游白水书付过
这篇文章是苏东坡老先生写于他遣家过程中,与幼子同行的时候。此时苏先生并不得志,他通对月白水清之景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激赏喜悦之情,同时,从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这一句也能看出,作者虽处于山水之乐间,仍不能忘怀自己的身世之悲,或者说,作者的山水之乐,与身世之悲交织其间,流露出他孤独...
游百门泉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