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2:2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3
众所周知,许多星球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寿命长,星球的寿命自然也长。地球就是一个原子组成的星球,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都是原子物质。
1932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中子。1951年,首次测试出:中子的寿命不到15分钟,之后迅速衰变成质子和电子。中子的寿命如此短,宇宙中怎么还有中子星呢?
中子发现不久,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就提出有一类星体可以全部由中子构成。1939年,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通过计算建立了第一个定量的中子星模型: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十个太阳的质量时,在自己就有可能变为一颗中子星。
1967年,英国科学家乔丝琳·贝尔首先发现了脉冲星。其脉冲强度和频率像中子星一样体积小、密度大、质量大。
2007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旋转速度最快的中子星XTE J1739-285,每秒钟可绕自己的轴线旋转1122圈。
2010年10月27日,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子星PSR J1614-223,其质量几乎是太阳的两倍。
中子星是由其自身引力吸在一起的巨核,直径为20公里,质量约等于太阳的质量,密度约为水的10的14次方倍,大体相当于原子核内部的密度。中心处,主要是超子和介子,密度高达10的16次方克/立方厘米。中介层多为中子。最外面的1000米固体表面是高密度的铁。中子星磁场强度极高,超过10的12次方高斯。
令人费解的是,密度如此大、磁场如此强、体积如此小的天体怎么可能单独存在呀?地球还有个地壳,太阳也有个气体外壳。中子星只有1000米高密度固体铁的表面,中心巨大的压力、温度来自何方啊?
科学家们说:太阳只能聚变出铁,连铀都造不出。那么一个质量与太阳相近的中子星凭什么能够聚变出中子呢?就算偶尔有可能聚变出中子,也难以造出个由中子组成的天体呀?
在我看来,纯粹的中子星并不存在。天文学家们测到的脉冲星只是一个质量较大的恒星,只是这颗恒星恰好两极喷发,旋转摇摆的光束扫过地球。它的中心不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也没有那么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3
我们先说说中子寿命是什么意思。
这里先说个名词:“粒子衰变”,粒子衰变是一种基本粒子变成其他基本粒子的自发过程。这种变化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粒子的话,它可能马上衰变,也可能一亿年都没发生衰变。但是若是测试大量同类粒子的寿命话,就可以算出这种粒子的平均寿命。
自由中子的平均寿命,大约为885.7秒,比15分钟少15秒。
但某种粒子的平均寿命,或者说衰变概率,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比如说中子。
在原子核外孤立存在的中子,叫做自由中子;相反,原子核里面、中子星里面的中子,都不是自由中子。
在原子核外,自由中子性质不稳定,平均寿命约为15分钟。中子衰变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成为质子(β衰变)。同样的衰变过程在一些原子核中也存在。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π介子互相转换。
原子核内部、中子星内部构成了中子稳定存在的环境,这里的中子极其稳定,虽说理论上来说也一样有可能衰变,但概率极低,所以平均寿命极长(可能达百亿年以上)。所以中子星可以稳定存在很久。
其实别说中子星了,地球、人类同样是由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原子核中也有中子存在,这些中子同样是极其稳定的,不然人类还能生存?
上述这些看懂了没有啊?
要不我换个说法。
人类可能胎死腹中,可能因难产而活不过一天,也可能长命一百多岁。但大多数普通人的寿命是稳定的,人类如今的平均寿命,大约在*十年(*十岁)。
不过,这是指“普通人”,生存于社会之人。
找一些人,把他们放到大气层外,那么,这些人的平均寿命,显然达不到*十年,只怕几分钟就会没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这里先说个名词:“粒子衰变”,粒子衰变是一种基本粒子变成其他基本粒子的自发过程。这种变化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粒子的话,它可能马上衰变,也可能一亿年都没发生衰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4
变化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粒子的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4:45
这个门的题历害吧,这学问高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感觉宇宙那么大有个星球叫中子星那非常正常只是个名字而以不以是这个星球都是中子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