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生长发育越快。(实际上生物都是如此)
由于山寺地势高,气温低,所以桃花开的晚
大林寺桃花一,二句描写了诗人见到了怎样的植物生长特点?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的生长发育越快。(实际上生物都是如此)
大林寺桃花一二句描写了诗人怎样的植物生长特点
山地垂直气候,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人间指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
1、大林寺桃花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 2、前...
1、大林寺桃花第一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出了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在高山古寺之中,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的画面 2、恨字把春光拟人化,不仅把诗人觅到四月盛开的桃花时由惊奇、欣喜到无限感慨的情绪变化写得很有层次,而且以桃花比拟抽象的春光,使其...
大林寺桃花一二两句描写植物怎样的特点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
大林寺桃花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登山时怎样的情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的前俩句是描述了一个地理现象,就是山上的春天比山下的晚.这个在地理里面有,还把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0.6℃.所以四月的时候山下的桃花已经落了,可是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刚刚盛开....
大林寺桃花写出了诗人白居易看到怎样的惊喜之情?
在诗中,白居易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林寺的美景,特别是那些粉嫩的桃花,像云霞一样绚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花海之中。诗人用“惊”和“喜”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看到这些桃花时的情感,可见他对这些桃花的喜爱和惊喜之情。总的来说,《大林寺桃花》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大林寺的桃花...
大林寺桃花的前两句蕴含了什么物候的现象这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全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翻译: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大林寺桃花》中,(1)诗人情感的变化是什么?(2)请用科...
回答:1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 欣喜 以致心花怒放 2.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
大林寺桃花的全诗意思赏析?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诗文如下:大林寺桃花唐 ·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