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6: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5:24
有这样的一个时代,谎言即是真理,残暴即是正义,善良要躲在懦弱背后,温情则戴着严酷的面具,面对这样疯狂的世界,连死神都开始变得自怨自艾,然而即便如此,人性的光辉依旧可以在这样浓黑的时代闪耀。这就是《偷书贼》要讲的故事。澳大利亚知名作家马库斯·苏萨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孤苦的小女孩如何凭借读书的力量,度过生命中艰难的时期。本书介绍一个叫莉泽尔的女孩生活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九岁时和弟弟一起被送往寄养家庭,而后弟弟却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埋葬他的荒原上,莉泽尔捡到了一本对她意义非凡的书。来到慕尼黑贫民区的寄养家庭后,莉泽尔渐渐发现书的*比食物更难抗拒,忍不住开始偷书。书中的世界帮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她也开始为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难的邻居读书,安慰那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偷书贼》的故事采用了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视角——它以“死神”的视角开始讲述。“死神”数次与同一个女孩擦身而过,见证了她的成长。故事的最终,死神悄悄降临,没有华丽的镰刀和斗篷,只是平等的将每一个灵魂带走,无论高贵与否,无论你信仰哪种神明,人类总是难逃一死。社会评价这个世界,一边上演着无意义的死亡与毁灭,一边创造着爱对抗死亡、击退死亡的奇迹。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复杂得足以让死神困惑,也足以让死神感动。因其感人肺腑的力量,《偷书贼》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10年之久,被译为40余种语言,并由《唐顿庄园》导演执导同名电影,入围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纽约时报》评论道:“这个故事将改变你的生命。莉泽尔展现出一种无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战火、贫困、残酷的环境中可以仰赖的希望。”有评论指出,《偷书贼》令我们看到文字的强大与人性的闪光之处,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们信心,相信即便在最艰难的绝境里,人类也可以选择保持高贵与坚毅,不向孤独和恐惧屈服。有读者和评论界人士将《偷书贼》与《解忧杂货店》以及《追风筝的人》相提并论,感慨此书展示出文字战胜孤独和恐惧的强大力量。关于作者本书作者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苏萨克(Markus Zusak)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及德国后裔。他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迄今已出版《输家》(The Underdog)、《与鲁本·乌尔夫战斗》(Fighting Ruben Wolfe,美国图书馆协会青少年类最佳图书)、《得到那女孩》(Getting the Girl)、《报信者》(I Am the Messenger,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代表作《偷书贼》在国际上广受欢迎,2013年由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苏萨克则凭借此书于2007年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普林兹奖。句子摘要Words are life. 文字即生命。要活下去。 生存就是生存。还要以牺牲罪恶感和羞耻感为代价。人类的心脏是一条线,有始有终,而我的心脏却是一个圆圈。我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可以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因此,我总能在人类最幸福和最不幸的时候找到他们。——马克斯·苏萨克《偷书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