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6: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26
皇太孙,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孙子,皇太子的儿子,并且这个人是未来继承大统的储君。一般而言,皇帝只会从自己儿子中立下一任储君,很少会隔代从孙子中立皇太孙,毕竟,这会大大打击太子的自信心,让他没有选择储君的权利。皇帝立太孙,大多数的情况是太子去世,改立嫡孙,并且孙子成年,否则随时可能受到权臣、宗室的挑战,如朱允炆;但是也有少数在太子尚健在且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之下,册封太孙的,如朱瞻基。
皇太孙朱允炆——靖难之役被叔父夺了皇位
朱允炆,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1368年,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虽然四子朱棣更适合做皇帝,但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杜绝皇位继承纷争,所以才下定决心以身作则,定下嫡长子继承的传统。但是不曾想,朱标在37岁时死去,那么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朱雄英早夭,所以次孙朱允炆就成了合法继承人,时年十六岁。
五年后,21岁的朱允炆登上帝位,是为建文帝。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温文尔雅,毫无治国经验,如果生在平常人家,或可登科做个翰林院的文官,平安一生,但是奈何生在帝王家,几个雄才大略的叔父们对皇位虎视眈眈,而他又压不住一众老臣,所以结局注定悲哀。
在三位师傅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的教导下,建文帝慢慢有了加强皇权的打算,所以实行削藩,打压一下自己的叔父们。他先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对那些较小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动,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在一年之内先后倒台,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个目标。可是这种先弱后强的做法,恰恰给了燕王集结部队和准备的时间。
1399年,燕王以“清君侧”为借口,举兵造反,“靖难”之役拉开序幕。燕王虽然不占兵力优势,但是其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慢慢的,朝廷军队节节败退,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
之后,皇宫大院却起了一场离奇的大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不能辨认的残骸。总之,建文帝生死一下子成了朱棣的心结,有人说烧死了,有人说出家为僧了,有人说逃到海外了,所以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打探侄子下落,又派人请张三丰出山,为自己正名。
至于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决心,这已经不重要了,毕竟,永乐皇帝管理国家的能力确实比朱允炆强得多,朱棣在位期间设置内阁,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往来,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开创大明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皇太孙朱瞻基——弑父夺位
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朱棣长孙。永乐九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时年十四岁。好多人都说,朱高炽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朱瞻基的功劳,为什么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26
当然有,比如说朱瞻基就杀了自己的叔父朱高煦,因为他这个叔父一心想要当皇帝,屡次谋逆,后来依然不知悔改,所以朱瞻基就杀了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27
有的呀,大明朝时期因为争夺皇位兄弟们互相猜疑,自相残杀,皇家的亲情太复杂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27
有,朱瞻基就杀死了朱高煦,朱高煦想要谋反,后来朱瞻基就大义灭亲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