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16:37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为季风气候,一年中雨季和旱季分明,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很有规律,这与我国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最*地———亚洲*东缘,南北地跨*带、温带和亚寒带;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东临世界最大水体太平洋。当来自海洋的湿热气流与来自陆地腹地的冷气流相遇时,则在锋面上产生降水。一般年份,4月份锋面相遇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一带雨季开始。6月份,随着海洋气团加强,锋面稳定于长江沿线,形成连绵不断的“黄梅雨”。7~8月间,随着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南部及我国西北内地,这一地区进入雨季,南方雨量减少。秋季蒙古高压加强,夏威夷高压减弱,西北季风开始控制我国*,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蒙古高压加强,形成多次寒潮。
东部季风影响不能波及我国西部腹地。新疆西北部受大西洋气流控制,雨季出现于5~6月间。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西部受西南季风及印度洋季风影响,6~9月为雨季。
由于季风气候的控制,我国旱季、雨季分明,降水集中使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非常不均。雨季降水丰沛,是水循环积极进行时期。即使是较干旱地区,由于全年降水绝大部分集中在短期内降落,江河、湖泊及其他地表水体的水量均得到补充,不少地区甚至江河泛滥,酿成洪涝灾害。地下水在此期间也获得大量雨水入渗补给。旱季降水比较稀少,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以或快或慢的速度流向海洋,或以不同的蒸发强度转入大气圈,补给量小于排出量,总水量逐渐减少。
水循环过程的不均匀性造成各地区水量随时间变化,给用水带来不利影响。降水集中的雨季过后,地表径流迅速流走而不能充分利用。地下径流速度比地表水缓慢得多,当地表间歇河流已经干涸,大小溪流流量急剧减少时,地下水仍能保持一定的水量和水位高度,这样,不但其本身仍保持供给相当水量的能力,还能源源不断地补充与其联系的地表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旱季流量。地下水循环的滞缓,对于水量在时间上的分配起着调节作用,使之趋于均匀,对于水资源利用非常有利。
我国水循环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例如,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1500mm以上,最大可达2000~3000mm;长江流域约1200mm;华北地区一般在600~800mm;而新疆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仅在50mm以下,有的地方终年无降水。据我国公布的水资源资料,我国年地表径流量约2.78×1012m3,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75%以上,华北、西北地区仅占约10%。全国年地下径流量约为7000×108m3,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60%,华北、西北地区仅占20%。在这样的水资源条件下,各地区对水的需求满足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较充沛,水循环总量可满足生产及生活的需要,但由于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某些地区在干旱季节或年份缺水。华北、东北地区,一般雨季水量能满足需求,但干旱季节长,普遍缺水,总的说来水量不能满足需求。西北干旱或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形成大范围的荒漠,仅在盆地边缘由于获得山区冰川和积雪融化水的补给,形成局部水源较为丰富的“绿洲”。
无论地表水或地下水,都是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均以大气降水为其补给来源。因此,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但由于降水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匀,在总径流量中占主要地位的地表径流由于循环速度快,利用率受到*;而地下径流比较滞缓,分布也较广泛,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地下水在水资源中的价值和地位。在某些降水十分稀少的干旱地区,甚至沙漠地区,有时也发现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它们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中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循环的积累。必须指出的是,一个地区可以长期供给利用的水量,只能是该地区经常参与水循环的那部分水量。当用水量超过参与水循环的总量时,实际上是在提取多年积存的地下水,而这部分水量是难以在短期恢复补充,甚至是无法恢复的。因此,把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作为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来研究,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怎样产生的?自然界的水循环有哪几种?加强陆地水循环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2.研究地下水为什么要研究自然界的水循环?
3.影响地下水的气象(气候)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地下水形成的作用如何?
4.大气降水是怎样发生的?降水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影响入渗作用进行的因素有哪些?
5.蒸发作用是怎样产生的?蒸发有哪几种?影响蒸发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蒸发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
6.什么叫径流?径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径流系数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7.影响地下水的地质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8.影响地下水的主要人为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