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9: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09
*方面: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的人的管理,因此为古代人治的社会状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经济方面:因为人治方面,因为人与人的相互管辖,在封建社会底层就形成了以阶级为基本层面的社会层次.比如县令,员外.他们都是一定范围内既得利益的代表者,然后各曾上推到皇帝.这就形成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树形结构.而这种社会结构下,必然衍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文化方面:以上的*和经济原因必然导致了黄老的民众思想和儒家以"礼"为核心的统治思想.
综述以上三个方面,所以对法制的影响必然是法不平等"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刑民不分(这点具体和经济原因牵扯比较大,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没有了以交换为目的平等民事行为的必要,自然民商法律就没有了存在的土壤)"
就说这些吧,这个题目很大的.多了几万字都说不完.
提示:可以根据民主*,商品经济,理性文化这三个法治的前提条件为方向,类比阐述古代法制.
人文科学这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你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说了这么多了,你要是采纳的话好歹加点分吧.我给学生讲课都没这么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09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它的具体内容在有关西周、春秋社会情况的文献记载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其起源则可追溯到更远的世代。
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在父系氏族社会,世系以父系计算,父家长支配着家族成员,甚至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私有财产也产生了。父家长死后,他的权力和财产需要有人继承,于是习惯上就会规定一定的继承程序,而一代代父家长生前的权威在其死后仍然使人敬畏,子孙们幻想得到他们亡灵的庇护,于是又产生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凡此种种,都为宗法制度的萌芽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它主要实行于统治阶级内部,成为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
父系氏族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后世国王的权力,但这一职位是由各部落首长协商推选的,这就是“禅让”。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传子的家天下,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如《礼记·礼运》所说,“大人世及以为礼”(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王位世袭成为制度。夏王朝的世系可以明白地追述,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两次是弟继兄位,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其余都是子继父位。《礼运》所说的“大人”,不仅指王,也包括大小奴隶主贵族在内。自夏王以下,各级奴隶主贵族都是“世及以为礼”,这种世袭统治权的确立可以说与宗法制度的形成互为因果。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66102.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