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让众生起欢喜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6: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6:34
修行不只是念经、礼佛、拜忏、坐禅。而是要将修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象普贤菩萨所说的那样,对所有人包容尊重,举身微笑,笑容不仅绽放在脸上,更要渗透到全身的每个毛孔,用一颗调柔无碍的心对众生微笑;以俾下心恭敬众生,让众生起欢善心。
只有无限的平等,才能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要知道众生病根的根本就是我执。放下我执铲除烦恼,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容纳一切众生;因为没有一个众生不在佛陀怀抱之中。若在在处处饶益众生,就能让大众由此感受到佛陀的慈悲,感受到佛法的伟大。
诸佛菩萨境界中,只有众生没有自己,随顺众生就是随顺供养诸佛。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对众生做的一切利益,都是对佛菩萨的最好报答,最好的供养。要能够令众生欢喜,佛菩萨就会为之欢喜。所以要将这殊胜修行法门,落实于自身,时时以普贤菩萨的境界进行观照。打开心量,集资净障;于众生彼此关爱,共建和谐。
如何做到让众生起欢喜心?
修行不只是念经、礼佛、拜忏、坐禅。而是要将修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象普贤菩萨所说的那样,对所有人包容尊重,举身微笑,笑容不仅绽放在脸上,更要渗透到全身的每个毛孔,用一颗调柔无碍的心对众生微笑;以俾下心恭敬众生,让众生起欢善心。只有无限的平等,才能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要知道众生病根的...
佛说:人间有八苦,那什么才是欢喜心
怎样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要懂得谦虚,懂得恭敬、懂得卑下。儒家讲礼,礼的精神,一句话“自卑而尊人”,这懂礼。礼里头没有骄慢,没有自以为是,总是要抬举别人,学忍、学让、学放下。要晓得《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所做的是与众生有利益的这个事情要做,但是要有缘。...
如何恒顺众生特别是恒顺家人
按经书所说的去做,令家人欢喜,令众生欢喜,就是做让他们高兴的事情。同时,别忘了,恒顺众生,不是光顺就可以,还要能转化他们。就是随顺而转,让他们高兴了,产生了欢喜心以后,还要能以更好的智慧去布施给他们,让他们变得更有福报、更有智慧、更解脱、更幸福。所以,恒顺是要有智慧的,要有原...
念佛的时候如何产生欢喜心
你接触他,你会感到他柔和、他随顺,他放智慧光明,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垢灭,垢是烦恼,烦恼没有了,忧虑没有了,牵挂没有了,是非人我没有了,他跟自性愈来愈近。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明心见性,他跟明心见性是一步一步接近。「心意柔软,身得轻安,心生欢喜」,念佛人肯定是这...
本人对周遭众生的价值观和行为非常反感,乃至厌烦,请问如何对治?
佛法三根本中: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师父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出离心的境界,菩提心任运而生,自然对众生生欢喜;而我们,出离心是否坚固?求解脱三有,不入轮回的心是否深刻?是否还在八风中摇摆不定?或许某些学佛者自谓的欢喜心,甚至是爱心是杂染的,师父也说过,出离心不坚固的基础上,难以升起真实...
开门见佛什么意思
如家居条件允许, 就找个干净的,(靠西面东最佳).专桌摆放.如家居较小,也要找个干净向阳的来摆放.当然不能摆放于卧室,(如确实没其它地方,只有放于卧室中,则在不礼敬之时,应用布帘遮盖)对于摆放佛像等圣物,如果你心存礼敬,是诚心学佛念佛者,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是干净的地方,就可以摆放.这叫: 事...
怎样做到真正的随喜?
一遇到对境时,嫉妒心自然就会浮现出来,所以很难生起真正的欢喜之心。第二,在相续中生起愿行菩提心,尤其是生起愿菩提心后,才能生起欢喜心,才能真正随喜他人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要生起愿行菩提心,首先要有慈悲心,而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母、知恩、报恩。真正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对...
怎么样才能做到境随心转,令众生离苦得乐?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这叫一行三昧。直心是一念不生,“不思善,不思恶”,直心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一切时、一切处,你这身体走、坐、站、躺,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时就是一行三昧。这时,你的身心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这时...
在佛教里有没有要给人欢喜一说?有,原话是什么?
〔三、意业行慈〕,谓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不生妒害悭嫉之想,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起利益心,令他欢喜,是名意业行慈。〔四、如法利养〕,谓凡所有资生之物,乃至得少饮食,于同修梵行之人,情无彼此,悉皆共他受用,令他欢喜,是名如法利养。〔五、受持戒法〕,谓于所受戒...
远离嗔心不悦意,处处恒具欢喜心
「远离嗔心不悦意」,主要是远离不悦意的事情。「处处恒具欢喜心」,在哪里都开心快乐。你真正明白道理了,真正有修行了,就是这样的。事事都是好事,时时都是快乐。有钱快乐,可以去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没钱也快乐,没有那么多的忧虑与罣碍,心里轻松自在。以前有一句话:「身受心不受。」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