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艺术文化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7:1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8
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成,区域经济决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文化并不是随经济亦步亦趋地发展。文化有自己的独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稳定性。文化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后因多种因素落后了,其文化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很长时间。*等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地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影响当地文化进程。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地理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地人们的性格和心理。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支撑作用,不同的区域经济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环境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总是体现出受不同类型地域文化影响的深刻印记。作为非上层建筑层面的文化,属于非正式规则的文化,它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公共选择后,最终积淀在这个地区、这个民族的血液里,然后,又由一代一代人承袭下去,构成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色、社群特色和民族特质。人们往往把这种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持久的稳定性,它是一个地区、一个社群、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的根。没有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就没有存在的土壤。因此,传统文化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稳定、平衡、协调的作用。下面,以几种具体的地域文化来说明传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地域文化环境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经济运行中,每一个活动主体都无可避免地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沉力量。文化背景的差异,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在当代,文化力量对于经济效益的作用日益显著,一方面,人们享受着文化背景所赐予的灵感和力量;另一方面,他们也日益感受到消极文化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
地域文化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现代市场经济绝不是没有主体的单纯经济运作过程,而其主体就是具有健全的经济理性和道德约束的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地域文化经过挖掘、整合、归纳、成型,被群众所认可进而深入人心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起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从而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时时刻刻发生影响和作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塑造不同品位的人,不同品位的人创造出有着质的差异的生产力的其它要素,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兴衰。地域文化一种生产力。因为经济成果并非一种单纯的物质加机械、资源加资金,而是包括文化教育、思想精神、科技智慧等因素的综合凝结。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需求有着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导向逐步由原来以经济价值、经济消费为中心转变到以心理、道德、社会及审美等精神价值为中心。用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话说,就是由原来只能满足少量基本物质需求的经济,转变为力求满足永无止境的各种精神需求的经济,这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中,历史传统、科技人文等地域文化因素即是重要一方面。但也有例外。日本文化是一种拿来主义式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把外部的东西拉至内部,呈现出典型的缩小意识。所以在历史上日本把自己的文化教授给外国的很少,日本文化史又被称为外国文化学习史。然而,正是这杂合式的“反求优化”的文化导致了日本在近代的崛起。深圳的文化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化杂合体。
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将最终合地域文化淡化直至消亡。当今信息社会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居民面对着共同的生活境遇,不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再也不是像过去那样与自己完全不相关了。全球化的浪潮,把不同地域纳入到同一的、全国性的、甚至全球性的体系之中,从而促使人们的眼光从狭隘的、封闭的视野中摆脱出来,而把更遥远的地域范围作为自身的关注对象,对更遥远的地域出现的文化现象发生兴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化正逐渐脱离产生它的特定社会语境,转而成为一种“浮动的符号”,直接进入其他不同地域的文化语境,并融入一个巨大的全球文化网络之中。在许多连生活必需品还仍然匮乏的乡村和城市,人们却可以收看到卫星电视、音乐电视、有线电视和*电影或收听到世界来自各个角落的无线广播,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整个世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各地的地域文化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网络不仅是摧毁“一切万里长城”,“打破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的强大力量,而且也是摧毁地域文化边界的一种最锐利武器。当地域文化被商业化的文化生产机制加以大众化的制作、改造之后,它原有的地域局限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就会被无情地、彻底地削平,从而具有了平均性、同质性、大众性、普适性的特征。这时,传统的抱死守旧和全盘西化都会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市场化、全球化和网络化要求我们建立兼容创新的地域文化形态。这是一种科学文化的整合与文化的生命接续方式,促使地域文化形态不断地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世界的先进文化进行优化选择、整合吸收,在吸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会上,与会的教研人员围绕学术报告会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场上洋溢着良好学术氛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8
这是马克思根据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发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分析了经济和文化关系。
首先,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曾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说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经济决定着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才有什么样的文化,那种企图逾越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的文化思想就像空中楼阁,注定要失败。马克思曾问道: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罗马神话中的火神,司冶炼金属)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比特(罗马神话中的雷神)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希腊神话中司商业、畜牧、道路、体操和辩论的神)又在哪里?
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化的发展有超越经济制约的事例。如三国西晋时期,战乱频仍,经济凋敝,却诗人辈出;又如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但却出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其实,这正是文化与经济的不平衡关系的表现,文化的复杂性正在于此,文化作为整个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是通过*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来间接作用的。连马克思也慨叹: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虽然经济决定文化,历史上的经济盛世往往也是文化兴盛时期,如盛唐时期、康雍乾时期,但并不表示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必然随之而发展,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发展水平比欧洲各国要高,但文化艺术却远不如欧洲许多国家。马克思在《<*经济学>导言》中说:关于艺术,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其次,经济为文化提供建筑材料。
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大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文化监管经费的安排,小到文化人的工薪报酬、文化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无不需要经济(物质生产部门)的支撑,其中之意无需赘言。
经济还为文化提供内容和形式。比如古希腊神话、史诗等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分不开的,人们只能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当生产力发展到近现代大工业时代,一切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的态度也就不存在了。现在,人们的经济实践活动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不仅是文化创作的源泉,还成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两者密不可分,种茶有茶文化,酿酒有酒文化,养蚕有蚕文化,更多的是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河南林州人民开掘红旗渠可谓一举三得:引水灌溉、铸就红旗渠精神、开发旅游项目,经济文化比翼齐飞,相得益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29
推荐你一篇文章
文化和经济互动关系漫谈
http://www.ccme.com/bbs12_2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