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宋江这个人物?(从正面和反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0: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7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宋江深受后人评议,可以说评价不一。
从正面来讲:
首先,作为一个卓越的领袖,他能借风造势形成梁山的影响力和良好形象。卢俊义的加入,柴进的入伙,三打祝家庄的战役都鼓舞了士气,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是作为一位领导人为改变梁山的形象而做出的英明决断。
其次,在做好自身形象的同时,宋江积极的为**泊寻找后路,他深知聚义不是长久之计,作为领导人必须为众人找好出路,这是别无选择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宋朝皇帝昏暗,但全国形式仍是宋朝作为最大的统治集团,最强大的*势力,加之传统思想的固有观念,接受朝廷招安是最好的*路线。
再次,宋江在为**泊一伙人寻找后路的同时,积极努力的想与朝廷融合,虽然过程过于艰难,但作为头领的宋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朝廷招安后,宋江集团已别无选择,面对艰苦的*斗争,作为头领的他只能舍小顾大,为维护集团利益而无奈的接受了保忠舍义的选择。宋江的形象在现实主义的强大揭示力下,于是显得彷徨,让人痛恨,成为一个悲剧的英雄也成了一个悲剧的罪人。
从反面来讲:
就要说到招安了。其实对宋江不好评价,都跟这个招安有关。对于宋江来说,他觉得以他的能力,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而且他可以把他的那些弟兄带到一条康庄大道上去,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家园。
宋江在梁山泊上竖起一面大旗“替天行道”,其实就反映了他希望为朝廷效忠的一种愿望。因为在他看来,似乎是现在朝廷奸臣当道,不能够“替天行道”,也就是替天子行道,所以必须得由我们这些人来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但是,梁山上的这些人,是农民起义军,跟朝廷就不是一心。有朝一日,突然被朝廷招安,朝廷的不信任肯定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在朝廷的眼睛里,宋江这拨人永远是异己分子,这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跟朝廷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种内在的落差就越明显,而且这样的鸿沟就会逐渐地扩大。
在招安这个问题上,宋江态度的坚决那是有目共睹的。就连李逵这样跟他情分最重的兄弟,在菊花大会上反对他去招安的时候,竟然要杀掉李逵。还有对待高俅。活捉高俅以后,本来像林冲、杨志这些人对高俅简直是恨之入骨。但是宋江为了招安,不但不杀高俅,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那当然会让人感觉到心里面不舒服。
还有就是在招安以后打方腊,打到最后的结果是一百零八将只剩了三十多个人。整个过程肯定是怨声载道,越打大家对宋江的恨就越多,对宋江的爱就越少。宋江一方面创建了梁山大业,可另一方面,他又亲手毁掉了梁山大业。
总之,宋江作为一个头领,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于是才为梁山泊规划了一个长远的出路并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舍弃个人利益维护集团利益,在艰苦的抉择中奋争着。虽然最后以*斗争的失败而告终,但他是在极力为整个梁山寻求长远出路,这点是很值得我们佩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7
宋江是《水浒传》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他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宋江有几个绰号,它们各有哪些含义?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等,而宋江却有几个绰号。宋江,表字公明,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等,现以绰号出现前后次序予以讲解。
1、孝义黑三郎:这是从宋江对待家庭关系而讲的。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以孝义为本,特别对他的父亲,其他不详述了。
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25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义: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做出*解释,据考证与宋代一个官名有关,大多学者认为这个绰号反映了宋江对朝廷的态度。
二、如何评价宋江的一生?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最早评价的要数金圣叹,他说宋江是下等人,贬斥得很厉害。宋江自己也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宋江,但我们评价宋江要从作品实际和理性出发,不以个人的好恶来断是非。现我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三、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问题?
1、宋江接受招安有历史根据,并非是作者凭空创造。
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是有其事,但不过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当的发挥,情节也写得很具体。
2、宋人话本和民间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写。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
3、对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
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
四、关于“两种《水浒》两个宋江”之说。
这是湖北大学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1、从版本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
2、关键是应该如何看待金圣叹对宋江形象的增、删、改。
金圣叹把《水浒传》从一百二十回改为七十回,期间对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动,包括对小说的增、删、改,应该说他对《水浒传》的传播有功,也有过。
宋江是《水浒传》里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多少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个留有很大空间任后人评说的人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8
宋江是《水浒传》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他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宋江有几个绰号,它们各有哪些含义?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等,而宋江却有几个绰号。宋江,表字公明,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等,现以绰号出现前后次序予以讲解。
1、孝义黑三郎:这是从宋江对待家庭关系而讲的。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以孝义为本,特别对他的父亲,其他不详述了。
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25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义: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做出*解释,据考证与宋代一个官名有关,大多学者认为这个绰号反映了宋江对朝廷的态度。
二、如何评价宋江的一生?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最早评价的要数金圣叹,他说宋江是下等人,贬斥得很厉害。宋江自己也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宋江,但我们评价宋江要从作品实际和理性出发,不以个人的好恶来断是非。现我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三、如何看待宋江接受“招安”的问题?
1、宋江接受招安有历史根据,并非是作者凭空创造。
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是有其事,但不过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当的发挥,情节也写得很具体。
2、宋人话本和民间宋江故事,已有招安的描写。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
3、对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
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
四、关于“两种《水浒》两个宋江”之说。
这是湖北大学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1、从版本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
2、关键是应该如何看待金圣叹对宋江形象的增、删、改。
金圣叹把《水浒传》从一百二十回改为七十回,期间对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动,包括对小说的增、删、改,应该说他对《水浒传》的传播有功,也有过。
宋江是《水浒传》里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多少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个留有很大空间任后人评说的人物。
回答者:卧琴蝶 - 高级经理 六级 6-12 16:58
宋江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中大家争议最多,至今褒贬不一的一个人物。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绰号,而宋江却有很多。例如,吴用,绰号“智多星”,别号:加亮等等。宋江,表字公明,绰号有: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这些绰号分别有什么含义呢?
黑宋江:因为其面黑身矮,故以此叫唤。(第十八回中,宋江刚出场时,有段介绍)
孝义黑三郎:于家大孝,即宋江对家中双亲十分孝敬,邻里皆知,故得此名。
及时雨:因宋江平时仗义疏财,待人诚恳,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及时雨一般,山东河北一带闻名,故得此名。
呼保义:由于宋江对国家的忠心,故又叫呼保义。
最早评价宋江的人,是金圣叹。他对宋江的评价是“下下”,也就是最低。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表比较平庸,才能有限。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卢俊义做了一番对比,其中说到三点不如卢俊义:第一,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终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应该说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们评价一个人物,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看待。关于宋江,我们首先要注意他的家庭,宋江家中世代务农,靠田地来维持其生活,应该说属于中小地主之列吧。他受到的教育,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儒家书籍,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他的职业,在衙门里当任押司一职,何谓押司?就是在衙门里办理案牍,整理文书之类的工作,只是一个小吏,并不是官。《水浒传》中有句话来形容宋江的职业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所以从这些来看,对他的性格影响很大。第一,因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对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难,能够解囊相助,很有忠义感;第二,由于管理文书,所以为人处世小心谨慎,能够随机应变,喜欢玩弄权术;第三,由于从事的是押司这么一个职业,所以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观念。后两点特别值得注意,“权术”这个词,仅仅是指处理问题的手段,不是人物品格的表现。法家韩非,申不容提倡用“术”来治理天下,这个“术”就是指的“权术”。比如,第三十四回,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为了要秦明上山,不惜害了那么多百姓的性命,甚至是他的妻儿的性命。法度的思想,如放晁盖时,他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于法度上不得”,第三十六回刺配江州的途中被劫上山,梁山好汉劝他上山,他不同意。众人想要打开他身上的枷锁,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所以说宋江有时候看问题从法度上看。还有就是他喜欢玩弄权术,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虚伪。从这几点来看,他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的影响很大。
关于宋江上山之前和上山之后,他上山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侠义英雄。特别是他上山之前做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在第十八回中放晁盖。当时他的处境是即可以汇报上级,又可以听之任之,还可以给晁盖通风报信。而他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通风报信。这一段书中描写得很生动。在这里,是“义”压倒了“法”。因为法度在他的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当“义”与“法”相冲突的时候,“义”压倒了“法”,可见他是一个英雄。第二十一回,宋江杀了阎婆惜,是为了梁山的朋友,为了朋友杀了自己的妻子,也表现了他“义”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个英雄,这是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上山之后,在给他定性,他就是一个义军的首领。但是我们说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他自己也认可了这点,那他凭什么当上义军的首领?第一,他仗义疏财的品格,对众兄弟有号召力。有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都听他的。第二,他关怀兄弟,有信人的雅量,比如第五十四回救柴进,第五十九回救鲁智深、史进,第六十六回救卢俊义、石秀等。第三,有一定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才能。如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没有攻打下来,但是他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在第三次用了吴用的计策,攻下祝家庄。如果他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当梁山的领袖是站不住脚的。后来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的,直到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那个梁山的鼎盛时期,也一直到后来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第三个时期,就是他招安以后,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当他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李卓吾有一句评语说:“这是一大关键之处,读者不可草草看过。”
在招安之后,梁山共有四件大事:平辽、平四虎、平王庆、征方腊。也可以说宋江是*兄弟起义的刽子手。因为他在征方腊的时候损兵折将,所以他在俘虏方腊的将领的时候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劝对方归顺,而是将俘虏斩首示众,或者将其心肝挖出来祭奠梁山战死的弟兄。最后征完方腊回东京的时候,一百零八将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他八十一人或战死、或病故、或离去、或出家。连老百姓也感慨万千。后来有的朝廷*行赏,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回到原来的营中,有的笑死(如戴宗),有的被官府害死,有的自杀……最后是悲剧一场。
回答者:茹雪燕 - 助理 * 6-12 16:59
http://bk.baidu.com/view/2813.htm
回答者:hjfhhq - 状元 十五级 6-12 17:00
大家不必要粘贴那么多吧 宋江 三个字“投降派”
回答者:淹死の鱼o○ - 童生 一级 6-12 17:08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8
宋江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中大家争议最多,至今褒贬不一的一个人物。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绰号,而宋江却有很多。例如,吴用,绰号“智多星”,别号:加亮等等。宋江,表字公明,绰号有: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这些绰号分别有什么含义呢?
黑宋江:因为其面黑身矮,故以此叫唤。(第十八回中,宋江刚出场时,有段介绍)
孝义黑三郎:于家大孝,即宋江对家中双亲十分孝敬,邻里皆知,故得此名。
及时雨:因宋江平时仗义疏财,待人诚恳,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及时雨一般,山东河北一带闻名,故得此名。
呼保义:由于宋江对国家的忠心,故又叫呼保义。
最早评价宋江的人,是金圣叹。他对宋江的评价是“下下”,也就是最低。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表比较平庸,才能有限。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卢俊义做了一番对比,其中说到三点不如卢俊义:第一,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终兄弟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应该说宋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们评价一个人物,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看待。关于宋江,我们首先要注意他的家庭,宋江家中世代务农,靠田地来维持其生活,应该说属于中小地主之列吧。他受到的教育,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儒家书籍,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他的职业,在衙门里当任押司一职,何谓押司?就是在衙门里办理案牍,整理文书之类的工作,只是一个小吏,并不是官。《水浒传》中有句话来形容宋江的职业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所以从这些来看,对他的性格影响很大。第一,因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对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难,能够解囊相助,很有忠义感;第二,由于管理文书,所以为人处世小心谨慎,能够随机应变,喜欢玩弄权术;第三,由于从事的是押司这么一个职业,所以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观念。后两点特别值得注意,“权术”这个词,仅仅是指处理问题的手段,不是人物品格的表现。法家韩非,申不容提倡用“术”来治理天下,这个“术”就是指的“权术”。比如,第三十四回,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为了要秦明上山,不惜害了那么多百姓的性命,甚至是他的妻儿的性命。法度的思想,如放晁盖时,他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于法度上不得”,第三十六回刺配江州的途中被劫上山,梁山好汉劝他上山,他不同意。众人想要打开他身上的枷锁,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所以说宋江有时候看问题从法度上看。还有就是他喜欢玩弄权术,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虚伪。从这几点来看,他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的影响很大。
关于宋江上山之前和上山之后,他上山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侠义英雄。特别是他上山之前做的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在第十八回中放晁盖。当时他的处境是即可以汇报上级,又可以听之任之,还可以给晁盖通风报信。而他选择的是第三种做法:通风报信。这一段书中描写得很生动。在这里,是“义”压倒了“法”。因为法度在他的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当“义”与“法”相冲突的时候,“义”压倒了“法”,可见他是一个英雄。第二十一回,宋江杀了阎婆惜,是为了梁山的朋友,为了朋友杀了自己的妻子,也表现了他“义”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个英雄,这是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上山之后,在给他定性,他就是一个义军的首领。但是我们说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众,他自己也认可了这点,那他凭什么当上义军的首领?第一,他仗义疏财的品格,对众兄弟有号召力。有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都听他的。第二,他关怀兄弟,有信人的雅量,比如第五十四回救柴进,第五十九回救鲁智深、史进,第六十六回救卢俊义、石秀等。第三,有一定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才能。如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没有攻打下来,但是他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在第三次用了吴用的计策,攻下祝家庄。如果他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当梁山的领袖是站不住脚的。后来有不少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的,直到第七十一回英雄排座次那个梁山的鼎盛时期,也一直到后来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第三个时期,就是他招安以后,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当他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李卓吾有一句评语说:“这是一大关键之处,读者不可草草看过。”
在招安之后,梁山共有四件大事:平辽、平四虎、平王庆、征方腊。也可以说宋江是*兄弟起义的刽子手。因为他在征方腊的时候损兵折将,所以他在俘虏方腊的将领的时候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劝对方归顺,而是将俘虏斩首示众,或者将其心肝挖出来祭奠梁山战死的弟兄。最后征完方腊回东京的时候,一百零八将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他八十一人或战死、或病故、或离去、或出家。连老百姓也感慨万千。后来有的朝廷*行赏,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回到原来的营中,有的笑死(如戴宗),有的被官府害死,有的自杀……最后是悲剧一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9
从正面来讲:
首先,作为一个卓越的领袖,他能借风造势形成梁山的影响力和良好形象。卢俊义的加入,柴进的入伙,三打祝家庄的战役都鼓舞了士气,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是作为一位领导人为改变梁山的形象而做出的英明决断。
其次,在做好自身形象的同时,宋江积极的为**泊寻找后路,他深知聚义不是长久之计,作为领导人必须为众人找好出路,这是别无选择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宋朝皇帝昏暗,但全国形式仍是宋朝作为最大的统治集团,最强大的*势力,加之传统思想的固有观念,接受朝廷招安是最好的*路线。
再次,宋江在为**泊一伙人寻找后路的同时,积极努力的想与朝廷融合,虽然过程过于艰难,但作为头领的宋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朝廷招安后,宋江集团已别无选择,面对艰苦的*斗争,作为头领的他只能舍小顾大,为维护集团利益而无奈的接受了保忠舍义的选择。宋江的形象在现实主义的强大揭示力下,于是显得彷徨,让人痛恨,成为一个悲剧的英雄也成了一个悲剧的罪人。
从反面来讲:
就要说到招安了。其实对宋江不好评价,都跟这个招安有关。对于宋江来说,他觉得以他的能力,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得通的,而且他可以把他的那些弟兄带到一条康庄大道上去,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家园。
宋江在梁山泊上竖起一面大旗“替天行道”,其实就反映了他希望为朝廷效忠的一种愿望。因为在他看来,似乎是现在朝廷奸臣当道,不能够“替天行道”,也就是替天子行道,所以必须得由我们这些人来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但是,梁山上的这些人,是农民起义军,跟朝廷就不是一心。有朝一日,突然被朝廷招安,朝廷的不信任肯定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在朝廷的眼睛里,宋江这拨人永远是异己分子,这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跟朝廷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种内在的落差就越明显,而且这样的鸿沟就会逐渐地扩大。
在招安这个问题上,宋江态度的坚决那是有目共睹的。就连李逵这样跟他情分最重的兄弟,在菊花大会上反对他去招安的时候,竟然要杀掉李逵。还有对待高俅。活捉高俅以后,本来像林冲、杨志这些人对高俅简直是恨之入骨。但是宋江为了招安,不但不杀高俅,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那当然会让人感觉到心里面不舒服。
还有就是在招安以后打方腊,打到最后的结果是一百零八将只剩了三十多个人。整个过程肯定是怨声载道,越打大家对宋江的恨就越多,对宋江的爱就越少。宋江一方面创建了梁山大业,可另一方面,他又亲手毁掉了梁山大业。
总之,宋江作为一个头领,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于是才为梁山泊规划了一个长远的出路并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舍弃个人利益维护集团利益,在艰苦的抉择中奋争着。虽然最后以*斗争的失败而告终,但他是在极力为整个梁山寻求长远出路,这点是很值得我们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