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1: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33
已经连续两个月了。
6月,7月,长安和吉利两家自主车企连续两个月挤进销量前三甲。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一汽大众这座大山。
若干年以后回头看,我们也许会发现,在自主品牌全面超越合资品牌的过程中,这两个月或许会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节点。
十多年来,在华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上的前三名,一直由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争相霸占着,虽位置偶有互换,但基本上都是“内部垄断”。近两年虽偶尔有一个自主品牌能成功撕开一个缺口,但两个自主品牌连续两个月稳定在前三,这还是第一次。
芯片供应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部分合资品牌近几个月批发销量骤减,经销商订单需求与现有库存不匹配,继续导致零售端偏弱。
但其实,这并非只是芯片供应不足等客观条件下自主品牌的短期优势,如果我们再看看份额数据之外的平均售价情况,很容易会发现,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面临的份额重构,大有2012年前后手机本土品牌超越洋品牌之势。
自主品牌的高光时刻
6、7月之所以吉利、长安能稳定在前三甲,跟多家合资品牌的折戟不无关系。
比如南北大众的下跌幅度均超过30%、上汽通用6、7月分别下滑幅度为35%、20.2%,东风日产分别为-20.8%、-15.9%,原本盘踞龙头的几个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度负增长。尤其是上汽大众,在7月份跌至车企排名第十位,这也是上汽大众有史以来排名表现最差的月份。
一边是头部合资品牌苦不堪言,另一边自主品牌却在抓紧机会、加速上位。7月份,自主品牌的份额高达45.6%,这几乎是近几年来自主品牌份额表现最好的月份。
长安和吉利就不用多说了。7月,奇瑞和比亚迪也分别取得了60%和88.8%的正增长。
这或许还不能用此消彼长(合资消、自主长)的道理来解释,而是中国消费者确实对中国品牌有了更多的消费需求,他们对中国品牌的认可正在映射到数据上。
平均售价更有说服力。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奇瑞之外,其余几个中国品牌平均单车售价较去年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这反映出中国汽车品牌整体上都在上升。
不仅如此,汽车产业数字化应用服务商威尔森监测的数据显示,6、7月,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的最新品牌平均售价已超越同期的大众、日产等主流合资品牌。
超越大众是什么概念?在国内汽车市场刚刚起步阶段,大众凭借着桑塔纳和捷达横扫国内汽车市场。这么多年了,不管什么车,只要挂上VW标,自然而然就有一股别人难以企及的号召力。
也因此,能否在平均售价上超越大众品牌,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谁能够超越大众,谁的品牌溢价就真正实现了突破。而现在来看,显然有几个品牌已经做到了。
不妨从各个级别的细分市场来进一步窥探。
纵观多年的B级车市场,在德、日系的镇守下,极少有自主选手能冲入这一阵线的前十名。但如今,比亚迪汉EV与小鹏P7已经是这一榜单的前排常客。
在MPV市场,别克GL8多年来都是一个无敌且寂寞的存在。但如今,传祺M8超过别克GL8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李勇(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广汽传褀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对我们说,“将来会全面超过的。”
在豪华市场,理想ONE6月销量超过上汽大众途昂、雷克萨斯RX、宝马X5等,拿下中大型SUV市场销量冠军。还有红旗、蔚来也实实在在地在给原本的豪华市场格局带去冲击。
量与价齐飞,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品牌超车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合资品牌是否焦虑?
有人说,帕萨特碰撞事件,是德系甚至是全部合资品牌声望陨落的一个信号。
确实,产品质量是底线,底线破了,中国消费者难免会惊觉,原来合资品牌也有难堪的内里。
影响是很深远的。2020年,上汽大众经销商盈利占比已不足三成。最近汽车产经在走访上汽大众经销商时也被告知,“除了ID系列能挣钱以外,燃油车基本不挣钱。”
在中国市场发展得过于顺风顺水,多多少少有问题会被掩盖。这恐怕不是上汽大众一家面临的问题,我们回望广汽菲克、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企业的发展历史,同样会发现这些竞争力式微的合资品牌,也踩过同样的坑。
这厢关于合资品牌的“质量神话”已破灭,另一厢自主品牌却从产品的设计、技术、产品力、质量,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与迎合层面,都实现了全面的进化与升维。
近期最典型的例子是订单已破2.5万辆的传祺影豹。这一轿跑产品已不再是抱着“仰望雅阁”、“学习凯美瑞”这样的想法去设计,而是真正去考虑用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据了解,影豹身上专门调教的排气音浪,这一设计一开始便是由用户提出,意见反馈到广汽研究院之后,研究院最终决定照办。
这样近距离接触用户、并且遵循用户意见的例子在自主品牌里已经不是少数。
蔚来同样具有代表性。蔚来高层曾举过一例,ES8普通的定速巡航本来是5公里一加,有个车主提出为啥不是1公里一加呢。像这样的问题通过车上的Nomi,之后会反馈到蔚来后台,并被分配到相应部门,24小时以内一定会给答复。定速巡航的问题,工程师那一次就选择改成了1公里,但引起了一些用户的不满。最后的解决方法是,两者都保留,通过不同的按法切换。
这些举措在合资品牌里面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因为迫于公司体质,他们内部每一项关于产品的决定,都需经过重重把关与审核,而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决策速度上必然要慢于自主品牌好几拍。
中国汽车市场的合资车企,似乎真的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他们焦虑吗?我们无从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此刻必须要适应自主车企的日渐强大,要重新考量不断变化且多元的中国市场需求。
当然,还要面临“新四化”带来的生死考验。已有百年多历史的燃油汽车即将不再是公路上的主角,新能源汽车时代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曾经落后合资品牌太多的自主品牌,极有可能会借此机会以最快的速度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在某些层面,其实合资品牌已经在向中国品牌学习了。比如,福特中国在热门商圈为Mach-E开设的体验店,无论从装修风格还是室内活动,都与<a class="hidden" href="https://c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