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6:07
“和而不同”(摘录)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它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学、伦理学、*学、社会学、美学内容,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它极其珍贵的内涵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掘。 “和而不同”首先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先秦,“和”与“同”是两个使用得很多的范畴。“和”与“同”的区别最早见于两部古籍——《左传》与《国语》。在这两部书中,初步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还指出了“和”与“同”的三个区别:第一,“和”是众多的统一;“同”是单一的重复。第二,“和”的统一是化合,各种参与“和”的元素并不消失,事物原有的性质与形态均存在。第三,“和”具有创造性,“和”的统一产生新事物,故“和”是发展之本、前进之基、生长之根;而“同”只是同一事物的相加,不产生新事物,故不具备创造性、再生性、持续发展性。在“和”,一加一等于二,又大于二。而在“同”,一加一只是等于二。 “和而不同”在应用层面上,成为重要的伦理学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说的是交友的原则。朋友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圈,如何交友,有许多重要的伦理原则。在伦理学上,“和”是原则性基础上的统一。既然是朋友,当然要互相帮助,不分彼此,但不能因为是朋友就什么都干。原则性是必须坚持的。朋友之间只是讲“同”,就没有原则了。好事做,坏事也做,如若朋友中有人陷入罪恶,其他的人就有可能同流合污。这些年揭发的反腐大案,基本上都是一窝一窝的,除了利益相关外,在交友原则上讲“同”不讲“和”也是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得好:“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也是一种审美理想。作为美学命题,它不仅揭示了美的事物现象上的特点,也揭示了美的本质。“美是和谐”是中西美学共同的观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的美在于一种数的和谐。人间的音乐实质上只是这种和谐的摹仿,它的原型是从天体上得到和声。这些在天体上活动的星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轨道,不同的质量与体积,它们的运行最好地体现了数学的规律。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众多的音符、起伏的旋律构成了它统一的和声。而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的既内敛又开放、既丰富又整一、动态变化而又圆融整一的美学境界的核心本质也是和谐。 作为古典哲学的命题“和而不同”,它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它在今天的价值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和而不同”的魅力越来越放射出光辉。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国家,必然是一个伦理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但审美又必然极为活跃的国家。“和”既联系着人与自然的血缘关系,又联系着人与社会的血缘关系,还联系着情与理的血缘关系。在法治不到的地方,有伦理的“和”在*,在伦理不到的地方,有审美的“和”在*。依法治国,以德正人,以美和心。我们的社会必将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美好。 和鸣(307张天锦) 和,是乍暖三春里的一声问候,亲切悦人; 和,是严寒腊八的一个炭火,温暖感人; 和,是包纳百川的大海的宽容; 和,是壁立千仞的高山的伟岸。 以和为贵,因和而爱,由和而合,和是兴家之本,是旺国之基。因为历史的和鸣,才有今日的美好。 黄沙漫扬,驼铃婉转,黄昏里,王昭君抚动琵琶奏响和鸣,几许悲壮。正是这朔漠里的和鸣,才有了汉藩共一家的大汉。正是这紫台外的和鸣,传颂千载,让人在月夜里感受汉藩融合带来的欣喜,感受民族和好的强盛。 白雪皑皑,危峰林立,阳光下,布达拉宫闪烁着汉藏融合的金光,文成公主的面纱脱落在山顶,覆盖着白雪,飘扬着藏曲的高亢,传递到大唐的古都。布达拉宫是民族相和的凝结点,文成公主奏响又一曲历史的和鸣。 多少怨,多少泪,又多少感动民族的和亲马队在历史的古道里消失,却留给我们如今这广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大度和宽容正是在一次次的民族之和契机中体现出来,而民族之和,又是由民族的宽容所度化的。 正如林肯说,当你和你的敌人成为朋友时,你便是消灭了敌人。用宽容一切的心和包容一切的胸怀去和解一切的恩怨,和解一切的矛盾,才能拥有博大,才能拥有强盛。 同样的道理,站在漫天星光下思考的康德告诉我的,“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和为贵,以和为踏跳板,我们不仅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更能使眼前的敌人成为潜在的朋友。 和不仅是传统言文化里的美德,也是现代文明里的风尚。和,使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和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兵;和,产生了APEC,产生了欧盟;和,使世界平息在团结合作中;使无数心牵系着苏门答腊岛。 和,不仅是和好,更是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民族与民族的和平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相处。因为和,世界才有了爱,才有了繁荣。 不同的冰雪融入相同的河流,是为和;不同的河流注入相同的海洋是为和;不同的海洋面朝同一片天空,是为和。 站在历史的波涛中,让宽容和大度激荡出和气,让和气澎湃出更波澜壮阔的和鸣之音,让和气酝酿出一个更淳更美的历史。 和之美(307陈喜波) 《圣经》里说:“爱是无尽的忍耐”。实际上,就是教导我们万事以和为贵,以和去爱别人,去忍受。而我始终以为,“和”是一种风采,“和”是一种美丽。 人与人之间的“和”是一种美。卡夫卡说:“每个人所拥有的,不是一具躯壳,而是一串成长的过程 。”这一串成长的过程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友善,和平的相处去获得。生命不仅是一声旅程,更是一首赞歌,需要以“和”去谱写,需要我们以“和”去传唱。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友爱是一种美丽,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这样一种美丽,就是“扶持旁人,同时自己也获得重心和支点。”孔繁森,郑培民们以自己友爱之心与人民友好地走到了一起,受到万民敬仰,而胡长清,成克杰们,驾驭于人民之上,摒弃了“和”最终只能受到法律的严惩。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也是一种美。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动物。大自然给予我们阳光,土地和水,而“和”则是播种,让社会长满长青之树,也许在社会中我们会遭受挫折,会失意,但以“和”去看待,心灵有会失业,真诚不会下岗。 “乌台诗案”将苏轼推到痛苦的顶峰,但他却淡然处之,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桂疏桐之夜,看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如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扬动,只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懂视IT 51dongshi.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