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2:1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52
生态环境因子是构成生态环境组成的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单元。如属于气候要素的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所生成废物质量占目标产物质量的比值。生态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
将生态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这是以生态环境因子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的代表。
扩展资料
影响因子因污染物不同而不同。
1、生态环境
采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影响土地、地面村庄及建构筑物、农田、植被、水土流失及地下水。工业场地建设和生产排污影响植被、水土流失、地表水、环境空气等。排矸场占用土地影响植被、水土流失等。
2、固体废物
重点是矸石的处置,矸石自燃、浸溶的可能性及危害的分析。
3、地表水
PH、COD、BOD5、石油类、氨氮、硫化物、铁、锰等
4、环境空气
TSP、PMl0、S02、NO2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52
环境因子一般指生态因素,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阳光、温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素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素,但像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因素便不属于生态因素,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气压等生态因素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身对生物没有直接影响。
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1)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2)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无论是种内互助还是种内斗争,均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2、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2)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寄生。(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53
美国生态学家R.F.Daubenminre(1947)将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追问觉得这是分类啊,有没有个像生态因子那种的定义,还有他跟生态因子的异同点是什么追答环境因子就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通常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5:54
有些学者把两者看作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