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6: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7:27
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是: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及相近认同是个方面。
1、民族特征
民族特点是指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2、历史依据
在民族识别中,在对该族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并参考 考古学、 语言学、 民族学、民俗学、 人类学、 动力学、 经济学等学科有关该族体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对待识别族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各该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社会*制度,各该族体的来源和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等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
3、民族意愿
民族意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指人们是否认同于某个民族的一种主观愿望。
它是也指人们对某个人们共同体本身的历史和特征的认识、理解与综合,并形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亦即对长期以来本民族的兴趣、发展历史过程等客观事实的自我表达。
4、相近认同
我们在民族识别中,应该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出发,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即其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点相近,地域相连,而且形成密切经济联系,且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尽可能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
拓展: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的一项基本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自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党和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识别,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工作的策略性。从中华各民族和中国*的关系来看,实现中华各民族的自觉和追求民族平等,是中国*党领导的民族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过程使然。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是在各民族事实上已实现*平等,并在意识自觉或逐步走向自觉的现实下的必然步骤。
参考资料:
人民网:正确认识民族和民族识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7:27
中国民族识别的现实依据,一是民族工作的需要,二是民族自觉的要求。
民族识别在多民族国家具有普遍性,不是中国*的别出心裁,但在具体做法上我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对苏联的模仿。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早已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已经彻底完成,因为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遗留问题和正在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必须解决的压力。
中国民族识别的基本的理论依据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一定义并没有成为教条,而是始终被灵活运用。
2005年*关于民族理论和*基本观点“十二条”中对民族概念的阐述,是新阶段进行民族识别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然而,无论现实民族现象的变化还是理论研究的倾向,都要求我们在确定民族识别的标准上必须增加主观认同的权重;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特点和地域相近”则是民族认同*和引导的原则,必须着意遵守。
拓展资料: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 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的一项基本工作。 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参考资料:民族识别-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7:28
民族识别的依据有民族特征、民族意愿、历史依据、就近认同四个主要方面。
党和*在领导具体的民族识别工作时,坚持科学理论和现实基础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了符合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的民族识别标准。
[民族特征]
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就是对自报的那些在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的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来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族体特征进行广泛的调查,充分利用参照相关学科资料,并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现代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作综合的科学研究,来认定待识别族体的族属。
[民族意愿]
我们进行民族识别,并不能代替各个族体的人们决定自己的族别问题。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是不能强加于人或由别人来任意确定的。因此,党和国家把“名从主人”作为民族识别的原则之一。
这里说的“名从主人”,实际上就是指民族意愿。民族意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指人们是否认同于某个民族的一种主观愿望,也指人们对某个人们共同体本身的历史和特征的认识、理解与综合,并形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亦即对长期以来本民族的兴趣、发展历史过程等客观事实的自我表达。况且,民族意愿具有相对的长期性、稳定性和独立性,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固有的内容之一。民族意愿这种族属意识不是凭空臆造的,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
[历史依据]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封建王朝的分合更替、各民族的交往迁移、还有民族的同化融合等社会历史因素,使得一些民族之间,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神话传说等方面都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在对该族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并参考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动力学、经济学等学科有关该族体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对待识别族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各该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社会*制度,各该族体的来源和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等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
[就近认同]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它自身的发展、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族体特征也在变化,使得它具有稳定性、变动性和交融性。有些民族一经形成,其民族特征就相当完备,民族发展演变过程相对稳定;一些民族在其形成期发育就不充分,还保留有种种氏族、部落的残余;有些民族形成后,又与其他民族发生了交融,互相吸收而具有了较多的共同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民族识别中,应该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出发,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即其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点相近,地域相连,而且形成密切经济联系,且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尽可能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
拓展资料: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 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的一项基本工作。 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参考资料:民族识别(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7:28
中国民族识别的现实依据,一是民族工作的需要,二是民族自觉的要求。
民族识别在多民族国家具有普遍性,不是中国*的别出心裁,但在具体做法上我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对苏联的模仿。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早已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已经彻底完成,因为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遗留问题和正在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必须解决的压力。
中国民族识别的基本的理论依据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一定义并没有成为教条,而是始终被灵活运用。
2005年*关于民族理论和*基本观点“十二条”中对民族概念的阐述,是新阶段进行民族识别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然而,无论现实民族现象的变化还是理论研究的倾向,都要求我们在确定民族识别的标准上必须增加主观认同的权重;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特点和地域相近”则是民族认同*和引导的原则,必须着意遵守。
拓展资料: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 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的一项基本工作。 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7:29
民族识别的实践标准有以下几点:民族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意愿,历史依据,就近认同四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