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7:59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5 21:46
1、老葫芦。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团成员。有着“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的傲骨。最终被日军俘虏,继而在侄儿视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杀害,激发端午抗日热情。
2、端午。老葫芦的侄子,刚到上海,突遇敌军后四下逃散。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战斗,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他眼睁睁看着老葫芦被杀,那些舍生赴死的战友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现在退缩,必定无家可归。
3、羊拐。国民革命军33师成员,性格倔强执着。在部队撤往租界,日军早有防备,提前占据至高点予以阻击时。羊拐带着自己的兄弟自愿组成敢死队,为部队断后,阻击日军。
4、老铁。没两把刷子却爱吹牛的“小人物”,真到了战场上却是个“贪生怕死的瓜怂”。明明是个大块头却吓得像个小姑娘抱头痛哭。可最终也激发出血性,在战友撤离时选择了掩护后方的“敢死小队”,唱着《定军山》迎接死亡。
5、老算盘。原本是某地保安团的账房,“算计”成了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一名失去组织的散兵,他在路上被收罗,带进了四行仓库。但他并没有杀敌报国的觉悟和勇气,逃离保命,才是他心里的首要念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5 19:52
方记者的形象,是那个时代里部分知识分子的缩影。他出卖同胞,又出卖日军,坐实了汉奸和间谍的身份。又因为心中的良知,在撤退时选择了牺牲军人的遗物,而不是代表自己利益的拍摄器材。
电影里设置这样一个角色,目的是突出“守卫部队的壮举激励人心”这一主题,当方记者见识到守卫部队的牺牲,感受到生命之重后,心中的良知被唤醒,冒着日军的火力去拿回了守卫部队战士的遗物。
这时,电影还给了留在桥上的摄影器材一个特写。暗示他拿起的是自己的良心,抛弃的是自己的利益,完成了角色内心的转变。
扩展资料: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