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轼《水调歌头》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4:4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20:54
说是写长江边友人新建的快哉亭,首二句“水连空”写江,次二句“湿青红”写亭,交代一过,并不多滞留笔墨。下面词人笔锋一转,偏去写醉翁。欧阳公为一代宗师,三人共同崇敬的士大夫领袖,可写处正多,却只写其“山色有无中”这一名句。其实此句本王维诗所创,为欧公词借用,东坡这里已经是三用其句了。如此念念不忘,为何?既可说是进入回忆的需要,由“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引起“长记平山堂上”的感怀;也可说是为写亭上即目所见的现实场景,即“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但词人更重要的意图,恐怕是借这一诗句,把从王维到醉翁、再从醉翁到吾等贬谪之三人(苏轼、苏辙、张梦得),那“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士大夫全都串到了一起,而贯通其中的精神血脉,正是那为亭所起的“快哉”两个大字。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阐释“快哉”二字说:“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由以上描绘的江上空灵之境,引出东坡下面爽快无比的议论。
不过且慢——词人还要在这写景与议论中间插入一个场景:“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这是实见,还是虚拟,咱先不说,一忽儿江面平静如镜,一忽儿风浪陡然掀起,无论如何是一个绝妙的隐喻!稍说远点,那与风浪搏斗的白头渔夫,让我们不禁想起美国文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来。张爱玲在翻译这部小说后的《译本序》中说:“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题是毅力,他给毅力下的定义是:‘在紧张状态下的从容’。”词中东坡描绘的江上场景,不就是士大夫精神的最好注脚吗!
词作在歇拍两句把这种士大夫精神血脉给点明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按照孟子的诠解,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但我们要说,浩然之气在不同遭遇下自有多种表现形态。苏轼苏辙昆仲当年出川进京,叹赏太史公等浩然之气,充满何等高昂的“入世”豪情;宦海遇挫后不免向往“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出世”之心又显得多么无奈;而东坡的这两句议论,借宋玉《风赋》“快哉”立意,抒发的则是“超世”的情怀,真可称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此词与同样作于元丰六年(1083)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谓同其旨趣,只要能够自适其适,则无往而不快,晚年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茫茫天涯,何处不是士大夫安身立命之处?
所以,把这首词看成一阕士大夫人格精神的颂歌。
http://tsl531107.blog.163.com/blog/static/665660232010980234825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22:12
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bs=%B9%DB%B2%D7%BA%A3&f=8&wd=%CB%AE%B5%F7%B8%E8%CD%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