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演的《霍元甲》中,最后日本武士田中让霍元甲获胜是因为什么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6:1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38
是霍元甲最后收拳让他产生了敬佩之情,也让他明白了自己和霍元甲的差距。
霍元甲被人下了药,但他还是选择继续打下去,在毒发之前,霍元甲打出了完美的一拳,但他收住了力度,之后毒发倒地。
如果霍元甲那拳没有收力,霍元甲就赢了,因为那一拳就是之前打秦爷的招式,而那时的霍元甲年轻气盛,争强斗狠,没有收力,以至于秦爷死在了他的拳下,事后霍元甲追悔莫及。
所以这次他不愿意伤田中了,而田中也是个真正的竞技者,他明白了霍元甲的用意,所以他认输了。
剧情:
影片从霍元甲儿时开始,一直讲述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霍元甲到上海挑战大力士成功,随后开办精武体操馆,但不久之后惨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
年少时争强好斗,不懂得习武的真正意义,一心想要争津门第一,在比武中打死了秦爷之后,被其干儿子仇杀了自己全家。
从此霍元甲远走他乡,在湘西的苗族山村中隐居多年,修身养性。后来在好友农劲荪的帮助下在上海开办了精武体操会。
最后,为了精武体操会的名誉和国家尊严,同时与其他四位各国高手进行比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39
李连杰演的霍元甲跟日本人比试的时候,虽然中了毒但还是要继续比下去,最终日本武士被霍元甲的精神感动,主动停止了比赛,并当即宣布了获胜者。
论武的精神:
霍元甲上映后,观众影评人喜恶参半,而且还惹上了官司,霍元甲的后人告李连杰诋毁其先人霍元甲形象。依照惯例,本人把这种没事儿找事儿,自我贬低的行为只能评价为:霍家后人们,你们也太陈凯歌了吧……而且,陈凯歌大叔遇到的是恶搞讽刺他的“孩子”无极的馒头血案,但李连杰这部电影无论我怎么看,都是把霍元甲神格化,伟人化了,这“诋毁”二字,真是何从谈起阿?严重估计霍家后人只耐着性子看了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便愤懑之下拍案而起,这喷气机.李,太不像话了,不仅满脸褶子装嫩,还把我们先人霍元甲大侠塑造成一个愣头青的形象。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别丢你们家先人的脸了。
我记得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楼主说道,能被艺术家神格化的历史人物,真是少之又少,那都是岳飞屈原一类的人才能享有的殊荣,在这个以解构为潮流的时代里,霍元甲被李连杰选上,为了体现他自己对于武术精神的理解,用非常崇敬的方式将霍元甲在荧幕上伟人化,对于霍家后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霍家后人如此的缺乏理解能力,真是悲哀。
说实话,李连杰征战好莱坞后的电影,我还真没看完过一部,去年在英航的飞机上断断续续地看了什么丹尼什么的电影,感觉也很一般,因此对霍元甲也没有抱什么太大的期望,所以这部电影就在我硬盘里雪藏了很久。电影上映后的影评也一般,很多人的意见是,这部电影说教味太浓了,换句话说就是太不矜持了。我的理解是,中国影迷的品味在变化,早些年吃了太多的说教电影,有些消化不良,所以现在希望所有的电影都能藏着掖着点儿,不要太急着把想说的话都扔出来,要让电影语言自己表现出来,典型反例就是张大导演的英雄。我个人认为,什么电影都需要,文以载道,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多时候也是导演或者演员想要表达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我们作为观众,不能鸡蛋里挑骨头,首先看看这表达出来的道理是否自己也有认同感,其次再评价这表达方式是否火候恰当。其实大部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励志为主,不得不说,因为有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所以很多国内观众就感觉不是那么的别扭,甚至吃的还很舒服。在大洋的彼岸同样也有人评价这些电影太过*情,天下影迷一般难伺候,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抱着挑刺的心理去看电影,这样会错过很多。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李连杰愈来愈显得淡定从容,无论是身手,还是眼神。他说道理,讲故事的方式,也并不如同很多人说的那样直白急切。前一段时间看过李连杰在北大的演讲稿,对这个人很敬佩,他拖着几乎半残的身体,学佛多年以后,已经对武术的理解到达了某种禅宗的境界,强调武术应用于强身健体,理解自己,以武止戈。相比较另一位将武术提炼到哲学境界的电影人甄子丹,其自编自演自导的用于体现自身理解的电影杀破狼,却仍停留在以武犯禁的思维模式中。当然这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不同,没有太多可比性。
电影中想要着重的镜头,使我想起《雪山飞狐》的最后一句话:这一刀,是砍下去还是不砍呢?在电影里,面对霍元甲的选择便是,这致命的一拳,是打下去还是不打呢?他的父亲没有打下去,因此输掉比武,年少的霍元甲不能理解,于是为了津门第一,打下了这一拳。这一拳,打死了秦爷,引发了仇恨,使得自己母亲女儿死于复仇,他手刃了仇人,又能怎么样呢?死去的亲人不能复生,所以少年霍元甲一直以来的人生理念崩溃了。他需要一段旅行,需要重新构筑自己对于武术和人生的认识。
在水田里插秧的那一段,开始霍元甲看见自己比别人插的慢,争强好胜的性格发作,他便只顾速度,胡乱插起来,月慈告诉他,秧苗之间也必须留有空隙,否则不能好好生长,人和人之间也同样需要互相尊重。霍元甲学到的是,要慢下来,一味的徒胜,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后来李连杰也借霍元甲的口说出,比武前签生死状是中国长久以来的陋习,要做到以武会友,而并不是毫无道理的两个人在擂台上互相厮杀。
袁和平的武术指导还是那么的具有艺术性,这部电影的武术竞技画面很好看,大部分都是连贯长镜头,其实不比杀破狼差。
在最后的以一对四的擂台赛,霍元甲明知不公平也要上台比试,这里的比武,为的是激发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最后虽然中毒,但仍得比试到底。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那一拳,他选择不打下去。就是这个选择,神格化了霍元甲,也就是李连杰想要表达的武术精神。
人们学武术,难道就是要在比武中以命相搏吗?难道非要取他人性命,引发仇恨吗?这就是李连杰对于武术精神的质问。
李连杰表示,这是他最后一部关于“武术”的电影,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对武术精神的理解,他用这一部电影就足够讲完了,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但很可惜,明白的人不少,但理解的人不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39
肯定是精神了。霍元甲最后一拳已经卸力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40
那种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5:40
霍元甲对战田中安野时出的最后一拳是十分厉害的。当年霍击败“秦爷”时用的就是那一招,将秦爷*在地失去意识,秦爷后来不治身亡。在霍对田中出此绝招时,出现了一段回忆。
霍的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击杀秦爷时的场景,而对于打死了秦爷这件往事,已经悔过的霍是十分愧疚的,因此在回想到秦爷的惨状时,霍的拳力仅仅是及身,而并未使出全力就收回了。这一点可以从霍急速逆时针旋转的拳突然停止,并反向回转得到证明。(此后霍倒下时得意的笑容,也暗示了霍实际上是胜利者,田中之所以没有被击倒,是霍故意收回了拳力。)
而即便如此,田中也已感受到拳中那未完全释放出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心中产生了惧怕之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田中也是不会因为霍的精神而将胜利拱手相让,田中是一个十分务实的日本武士,他曾屡次给霍以改天比试的机会,而霍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田中是不会有所留手的,必然是与霍以命相搏。而即便如此他仍然败于霍的绝杀拳下(若霍不收拳,那么田中很有可能会得到与秦爷一样的下场),由此反而更能反映出霍的德艺双馨。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日本武士的田中,愿意主动认输的原因,只能是霍元甲最后一拳的威力足以将其击败(即便霍由于不愿伤田中性命而收回劲道),由此心生敬佩之意,甘愿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