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孩子愿不愿意整理房间,意味着什么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00:12
1)不爱收拾,是与生俱来的惰性
惰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性情,孩子也一样,不愿意将自己的精力付出在劳动上。这不仅因为整理收拾要付出体力劳动,同时也还需要不断总结思考,考验着脑力劳动。
相比“玩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快乐,零食能够满足孩子的味蕾,“收拾整理”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啊就是太没意思了。孩子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自然就会表现出懒惰的样子,这就是孩子不愿意收拾的根本原因。
2)不爱收拾,源于从小养成的习惯
就像文中的萌萌,妈妈从小包办了她的卧室整理,萌萌从小没有收拾的习惯,自然也不会在妈妈出差的这段时间,想到主动去收拾。
若习惯养成,不仅七八岁的时候不会收拾,待她长到十八岁,看到房间乱了,也未必会想到收拾。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责任不在萌萌,而在妈妈。
二、别舍不得用孩子,从小学做家务很重要!
说起“干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如数家珍:
“我们像你一样小的时候啊,洗碗、洗衣服、拖地、做饭,样样活都来!哪像你现在那么好条件,啥都不用干,只要管学习,你却还搞不好成绩,对得起我们吗?”
为了让孩子专心管好学习,很多父母承揽了所有家务,父母们以为努力给孩子争取学习时间,孩子就能干出好成绩,但事实会告诉你:想要孩子成为精英,做家务是很重要途径。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一次在演讲中提到,他当盘锦市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实孩子做家务的教育举措: 孩子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不做家务 。
很多人不理解魏书生当教育*,为什么研究的不是考试,不是升学,不是分数,却是干家务?
但是听完魏书生的说法,深以为然。
魏书生提出:提升孩子的责任感,是教育头等大事。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才是一个能够用实际行动爱父母的孩子。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
为此,魏书生介绍了自己教育儿子的方法,那就是做一个“管小事”的爸爸。他从小教育儿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儿子很小开始就学会洗东西,三四岁的时候,他便叫过孩子给自己洗脚。
孩子一开始不理解,奶声奶气地问:“爸爸你不会洗脚呀?”
魏书生鼓励儿子:“爸爸哪有你洗得好?你的小手揉得多好呀,真有一套!”
这话哄得孩子屁颠屁颠地,特别爱给爸爸洗脚。
得益于从小对孩子做的家务培养,儿子从小特别会心疼爸爸。有一回,魏书生和儿子一起出门,准备了3个包。他原本想接过一个背包,儿子却说不用。结果,儿子背起一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魏书生则看着儿子的背影,欣赏着儿子的成熟,也品尝自己教育的成果。
魏书生说,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就是要在孩子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将他引入正道。由此,当孩子长大以后,惦记父母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儿。
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在逐渐培养起对家、对父母、乃至对自己的责任感。也因此,魏书生的儿子念高中,读文科还是理科,一句话没有问父亲;高中毕业考大学,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一句话没有问父亲;研究生毕业,参加什么工作,儿子还是一句话没有问父亲。
魏书生笑谈,孩子但凡没有问自己,那说明他有能力自己去决定事情。他呼吁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做家务这件事儿,如果孩子懂得天天做家务,就会心疼父母;孩子会承担生活里的各种琐事,就会培养家庭责任;这样的孩子,想让他学习不努力,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做过类似调查,结果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绩优秀了27倍。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局限在课本知识,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所学到的独立、自信、自强,才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三】让孩子学会收拾,也不是件难事
教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做家务,三个建议给家长。
1)让孩子尝到“实惠”
孩子不喜欢收拾,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从收拾整理中得到的“实惠”。逆思维而行,让孩子尝到收拾家务的“实惠”,就能够有效提升孩子收拾整理的意识。
儿子小时候有一阵子特别喜欢拼乐高,但却不喜欢收拾。有一次,就在他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块重要零件。儿子翻箱倒柜依然无果,甚至急得哭了。
结果,就在晚上睡觉钻入被窝的时候,儿子磕到一个硬件,一摸才发现正是他寻找已久的乐高零件。为此,他乐得一蹦三尺高。经过一次次这样的教训之后,他渐渐学会了玩好玩具要收拾的习惯。
2)父母忍住,别插手!
很多孩子不会收拾,是因为长期受到父母的呵护。不用自己动手,总有人帮着收拾,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不爱收拾的习惯。
父母忍住不插手,孩子才会渐渐学会动手。有过收拾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孩子也会在动手中渐渐变成习惯。
3)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的榜样作用能够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一个不爱收拾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很难养成爱收拾的习惯,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深远,相比知识的学习,生活能力能够让孩子更独立走得更远。放开手,让孩子拥抱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