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4: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2:40
你问了一个在逻辑上-看似严密,实则毫无意义的问题。民族性可以有很多解释,但对于你这个问题,我们取其中一种:民族性即排他性,民族性越强,排他性也就越强,对外来文化的抗拒就越严重;反之排他性弱,对外来文化的抗拒就弱。但是问题不能就这样简单的看待,我们应该看到,民族性强弱与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关系并不密切,经济和文化才是决定对外来文化接受程度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民族性的社会基础(注意,这里的两个属性只是许多属性中最强的最具概括能力的)。即经济文化决定民族性,民族性决定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换言之,民族性具有二维属性即:经济文化皆强;经济文化皆弱;经济强、文化弱;经济弱、文化强。四种属性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全球化,可以认为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经济文化趋同。文化趋同比较困难,最先趋同的应该是经济。举个例子:两种不同颜色的沙子——蓝色和红色——倒在同一个容器中,摇晃混匀,最后就得到了一种具有“全球化”属性的混合沙子。我们可以将蓝色和红色比作不同的文化,那么最终决定混合沙子的颜色是偏红还是偏蓝的就是沙子的粒数,也就是经济。你所提到的这个“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在保持民族性的角度对中与西我们应该有些什么思考? ”问题,之所以没有意义是因为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消长,各国的民族性也在改变,比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的到来,中国人整体正变得越来越自信,对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推崇也越来越高;而欧美各国则开始反思自身的经济*;同时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国家大民族主义浪潮,并伴随有对欧美经济*的疑虑。这些都是民族性的表现,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性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当今这个历史大变革时期,你所说的“保持民族性”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过去没有,今天没有,以后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