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0: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6:26
不是,法律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第22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与撤销:
成年人的*行为能力由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申请认定。
被人民*认定为*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里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扩展资料
制定法理
界定*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标准是年龄和精神状况,因为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发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年龄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 各个国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龄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这是跟各国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就*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而言,大多数国家界定为18周岁以下,也有的国家规定为20或21周岁以下。
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其独立做有效之法律行为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而年龄是自然人获得认知能力的最基本条件。
*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心智健全,主要依据自然人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行为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行为能力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6:27
严重的抑郁症,是精神病一种,是不是*行为能力,必须由鉴定机构鉴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6:27
患精神抑郁症的人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6:28
患病程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但需要做专业鉴定并以鉴定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