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0: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50
赫鲁晓夫执政的十年间,工业发展迅速,切实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比斯大林轻松多了。所以这些方面也是赫鲁晓夫一直被当时人民铭记的原因之一。
每当提到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我们常常会想到那个抱着玉米笑的胖子,西方媒体故意夸大他的傻段子。
但对于一些俄罗斯人来说,赫鲁晓夫并不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苏联领导人,甚至说他们怀念在他领导下的日子。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党*委员会第一*、苏联*会议*(苏*理)。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党,二战期间参加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和保卫基辅。1953年9月3日,他当选为苏联*党*委员会第一*。1958年,他担任苏联*会议*。他在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主持了1956年苏联*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此后,他实施了去斯大林主义*,并为大清洗的受害者平反昭雪。苏联的各个领域都被激活了,尤其是文艺解冻了。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进农业改革,改善了苏联的民生和经济。
在外交上,他的“秘密报告”震惊了东欧集团,引发了东欧的一系列*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恶化,对中国的援助计划被撤销。冷战时期,赫鲁晓夫领导苏联对抗美国、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多次访美。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将苏联和美国带到核战争的边缘,但危机最终平息。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赫鲁晓夫“退休”了,*淡出政坛,直到1971年去世。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着什么贡献?
苏联时代,人们对赫鲁晓夫的评价褒贬不一,也说明他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但从新圣寺赫鲁晓夫墓前的大量鲜花来看,还是有很多人怀念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去世的那几年,每天都有人来墓前吊唁。赫鲁晓夫的墓碑设计独特,反差很大。它由黑白大理石镶嵌而成,也意味着赫鲁晓夫的一生是功过参半的一生,而黑白也预示着人的善恶生死。不管哪边多,留给后人评论,所以墓碑上只写了赫鲁晓夫的全名,其他什么都没写。
关于赫鲁晓夫有很多争议,在很多苏联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打败他。他不仅在苏共二十大上直接批判斯大林的偶像崇拜,还揭露了斯大林时期“大清洗”运动中的许多黑幕材料。也可以算是对斯大林时期一些事情的清算。当然,大多数人对赫鲁晓夫的怀念并不仅限于斯大林的清算。更重要的是,他上台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工作人员和广大民众的*,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轻松愉快。赫鲁晓夫否认了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黑暗面,结束了秘密*的恐怖体系,释放了数百万无辜的*犯,恢复了2000多万人的名誉。
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时期通过晚上上班,早上睡觉,把工作时间修正为正常工作时间。这项规定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员工的健康,而且大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赫鲁晓夫规定要开放克里姆林宫,同时取消对领导干部的“特别津贴”,拉近了高级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心。许多廉价的5层建筑是为买不起房的人建造的,实现了他们的建筑梦想。
赫鲁晓夫执政的十年间,工业发展迅速,切实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比斯大林轻松多了。所以这些方面也是赫鲁晓夫一直被当时人民铭记的原因之一。
总结:赫鲁晓夫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否定斯大林,让许多领域的改革摆脱了枷锁,效果自然随之而来,无论农业、工业,还是外交、科技,都在短短几年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勃列日涅夫时代能够与美国平起平坐,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最后补充一点:赫鲁晓夫可能是历史上对中国最好的外国领导人。正是他的强烈要求,苏联向中国送去原子弹和大量先进武器图纸,援助了大量工业项目。以前很多人把中苏关系破裂归咎于他,对他有点忘恩负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51
赫鲁晓夫对苏联最大的贡献就是否定了斯大林,修正了斯大林*的一些弊端,为苏联延续了寿命。赫鲁晓夫上台后,消除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恐怖,联合*局其他成员,除掉了斯大林时代的刽子手贝利亚,同时大量平反冤假错案,还改组了*机构并健全了司法制度,检察机关的职权逐步得到恢复,让苏联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51
赫鲁晓夫打开了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的大门,他还对苏联的农业进行了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并且让苏联成功地发*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52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一定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努力恢复经济,提倡全国种植的玉米,大大的增加了粮食产量,其次主动裁军,休养生息。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53
赫鲁晓夫对苏联的最大贡献就是让苏联活的更久了,因为他推翻了斯大林的经济*,重新制定了新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