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究竟是改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3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21:45
国企改革改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是*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传统国有企业在*、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国企改革的经验: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开拓创新,也需要从过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汲取好经验、好做法。一个经验是必须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积极探索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采取扩权让利、承包经营、逐步放开市场与价格等多种方式,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试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竞争,使国有企业看到差距,激发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五大提出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经济实施“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战略转变,使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经过改革脱困、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积极探索,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还有一个经验是要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应该始终坚持的方向,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回首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效途径的过程。
30多年间,国有企业从*行政机关的附属,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与经营者,
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呈现出较强活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主经营,通过市场竞争,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
在市场化改革中,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更是从*和机制上强化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其市场化运作的适应力和自觉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有企业改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21:46
改*,变产权,增活力。
我原是一名国企的下岗职工,现在已经失业在家。其实,我对国企改
造并没有什么意见,说真心话,我赞同国企需要改造的这一提法。
可以说,在改革之初的路子是正确的,80年代的改革让我们工人看到了国家进步的希望。可是当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国企改造进一步的深入,反而让我们这些国营企业里工人什么希望也看不到了,我原先所在的国营企业如今已经变成了官僚统治的家天下,成了几千年前封建领主式统治的乐园,经过改造后的国营企业里的工人在工厂里已经不在是什么工厂的主人翁,现在的工人已经不在有任何权力,如今工厂里职代会的作用完全被取缔,在一家几万人的国营企业里完全由一个厂长个人说了算,什么民主决策?什么工人的民主*权利?在工厂里已经变成了过去。如今国营企业的穷庙富方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是工厂越穷,工人越是连工资都发不下来的企业,这家企业里的厂长就越富足。管理国营企业权力拥有者,他们的一切行为得不到任何的监督,这些所谓的国营企业的领导他们为所欲为飞扬跋扈,这些现象完全是所谓的国家放权给个人的*所导致,国家向这些国营企业下放权力的*没什么错,错就错在了完全的放纵个人的权力的行为,正是这个所谓的解放国营企业领导人的权力行为,才导致国家对国营企业领导人完全失去监督的错算。
国家对国营企业的改造,应该从国营企业人员过剩这个根本上来进行,国营企业人员过剩的根本问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过剩,国营企业臃肿管理机构才是企业最沉重的负担。恰恰相反我们国营企业进行的所谓减员增效的工作,却是首先从减少一线生产工人的人数着手,结果导致大量的有技术的工人首先脱离了工厂里的生产岗位,因为这些人正是各个私营企业里最缺乏的人员,事实上他们这些技术工人在脱离工厂后反而是因祸得富,这些下岗后的技术工人,凡是有点社会背景再加上自己有点钱的人他们就自己开办工厂,有社会背景没有钱的技术工人就自己开办皮包公司,实在没有社会活动能力而且又没钱的人就进私营企业里工作,目前,这些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生活之忧,相反他们的经济收入反而再增加,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反而要比在国营企业里工作时滋润的多。有很多人认为国家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数,那么我们国家肯定会产生*,可是结果国家并没有出现太大社会问题。其实,这正是因为国营企业改造工作的失误,导致大量技术工人的流失,相反过去在企业里技术不怎么样的人,在企业里善于溜须拍马那些混工资的人,现在反而却成了企业里的生产骨干,可想而知,现在的企业还能再生产出什么象样点的东西来?我讲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我是工厂里的一名车工,我所操作的是一台八米车床,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工厂的术语叫双机)原先和我搭班操作一台机床的一位工友,在我同他搭班干一台机床的几年里,我们每个月的工时都是在五六百点以上,有几个月工时干到了1400多点,奖金每个月都是在四、五百元左右,我们俩所加工出来的工件都成了质量信得过的产品,车间的质量检查员对我们干的产品基本上是免检的。结果在这几年里,我的工友他在我们车间历年来都是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是个经常上厂电视台露脸的先进人物,为此工厂每年都要给他涨工资,几年下来他的工资比我高出了四级,当年他确实是风光的可以了。可是自从我在企业里下岗后,由于他连续干废了几根价值几十万的大轴,现在却被贬到了厂里的工具室,成了一名后勤人员,他现在的工资也一下子从每月的一千多,降到了一个月不到五百元。假如让这些什么也不会干的人,他们这些人一旦走出企业,他们要是走到社会上其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了。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工人,社会还是比较稳定的原因所在。
以上谈的是国营企业对员工调整的问题,那么国营企业改造后的工厂的设备改造的情况究竟怎么样了呢?其实,工厂里对设备根本就没做什么改造工作,设备还是以前的那些老设备,本来工厂里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了,现在所剩下的这些人在工厂里又成了生产骨干,前一段我去了工厂一趟,看见我以前操作的那台机床已经趴窝卧在了那里,现在尘土已经落个满厚的一层,其他的设备也没好到哪里去,现在根本就不象我们以前那样还有人爱护自己的机床了。到了车间里我发现,现在少了很多的设备,一问工友才知道,很多以前好一点的设备早就让那些败家子给卖光了,说的好听是要更新设备,他们却把好东西清除了,留下来的都是些过去就不中用的设备。我的感觉就是车间比以前陈旧了,设备比以前更破更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21:47
国企改革理论的新突破:明确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张卓元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论断,是对过去党的文件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的继承和重大发展,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新突破,反映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趋势。
重要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已改为股份制企业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1997年,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2002年,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国有企业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后,一直积极推进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实行制度创新,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现代公司制度的财产组织形式中相互渗透和融合,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逐渐成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包括514家国家重点企业、181家*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93家*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121家*确定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母公司以及3000多家省级重点与试点企业的跟踪统计调查,截止到2001年底,这些重点企业中已有3322家实行了公司制改造,改造面为76%。改制企业中非国有独资公司(即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占改制企业的74%。3322家改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1143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7383亿元,占64.55%;包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4054亿元,占35.45%,大多数企业实现了产权的多元化。这表明,目前全国最重要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已改为股份制企业,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已成为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资料显示,到2001年底,除个体户外,90%以上的新建企业为股份制企业,70%以上的老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纯国有企业和纯私营企业正在逐渐减少。
国有资本和各类非国有资本相互融合趋势加强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呈互相渗透的趋势。1992年,我国上市公司53家,全部是国有控股。到2001年,情况已有很大变化,在1159家上市公司中,无国家持股的公司294家,占25.37%;国家一般参股的公司121家,占10.44%;国家相对控股的公司377家,占32.53%;国家绝对控股的公司367家,占31.67%。
近几年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促进了国有资本和各类非国有资本的相互融合,促进了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个体、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和13.9%的私营企业已经和准备兼并收购国有企业,有25.7%的私营企业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这几年,外资收购和参股国内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逐渐增多。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公布的报告,1997年—2001年,“海外收购国内”的交易共有66项,交易金额为65亿元人民币。2002年以来这项活动进一步发展。深圳市2002年决定向外商出售市属从事公用事业等业务的优质国有企业的部分股份,其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转让25%的股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45%的股权,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转让24%的股权,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转让45%的股权,食品总公司转让70%的股权。有的经济学家估计,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已占我国总体经济的40%左右(1990年占9.8%)。再经过5—10年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可能达到80%左右。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含义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含义非常重要:一是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积极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组。二是今后要尽量少搞国有独资企业。三是重要的企业需要国有控股的,也要尽可能相对控股,这是规范的股份制和公司制的要求。个别仍需实行国有独资的,也要由多家国有投资主体共同持股,使出资主体互相制约。四是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也可向非国有企业参股,但要遵守市场经济自愿交易、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能凭借*力量强令推行。五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控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控股或参股,从事资本经营,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从放权让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到推行股份制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再到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表明我国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逐步找到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
《人民日报》 2003年11月17日
http://www.finance-cn.com/hgjj/gqgg.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21:48
(2013·鄂州)某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其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