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以时间为顺序分为哪几个大部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1: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4:37
母亲是带领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人。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人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老舍的母亲有她独特的性格--软中带硬。并且,这种性格在老舍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舍本人的生与死都与这种软中带硬的性格密不可分。如老舍在文中所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难中保持着传统美德的伟大母亲形象,更让读者理解了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
我的母亲写作手法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语言特色:这是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
1、叙述和描写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兄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
2、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白描手法
所谓白描,原指国画的一种技法,即单用墨线勾勒物象, 不着色彩,以摄取物象的神韵,使其形神兼备,神情毕肖, 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人们用白描借指文章的一种描写手法,即用极俭省的语言记叙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 写出人物的特征,反映作者感情,不用或少用浓墨重彩去雕饰、烘托、夸张。《我的母亲》一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上。
一、有关母亲肖像的白描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描写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方法,原指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气质、衣着等等的描写。
这种描写对人物性格和人物外貌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以形传神, 就是把人物的外貌、生理特征与性格统一起来,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人物的外貌形象,一方面让读者便于通过人物的外貌形象,深入到他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我的母亲》一文,开篇作者便用叙述的笔法对母亲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状况作了成功的白描:“母亲生在农家, 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老舍并没有对母亲的肖像展开来描写, 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只用“勤俭诚实” 、“身体也好”八个字对母亲的性格及肖像进行总体交代,使我们对母亲的性格及形象特征有个初步印象。正如作者所说:“这一点事实却极为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我之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因为正是母亲的“勤俭诚实”才给了我“生命的教育”,也只有母亲“身体也好”才能拉扯我们兄妹长大*。接下来,老舍逐步展开了对母亲肖像的白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里,老舍对母亲“辛苦到老”一生的描写就集中体现在母亲那双赖以养活全家人的“ 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手上。
这是一幅放大了的特写镜头,虽着墨不多,一双“鲜红微肿”的手的形象却非常*真传神。透过有限的文字,我们还似乎看到了母亲为解决一家人的衣食温饱,经常替别人缝补浆洗、“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的专注神情,还有那大大的“绿瓦盆”, 昏暗的“油灯”,清爽的“屋院”,年年开花的“石榴与夹竹桃” 。这都是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的是这种白描又和特定的、具体的情节联系起来,虽着墨不多,内容却非常丰富。诚如高尔基所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 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
当年幼的哥哥或去读书、或去作学徒,或者去卖花生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时,母亲总是“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寥寥十几个字,一位酸楚而又无奈的母亲的形象便鲜活*真的出现在读者面前。
每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样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通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是两吊小钱。”老舍的母亲原本就是一位刚强、讲义气、而又爱整洁的劳动妇女,这一点知母者莫若子,可在老舍的笔下并没有大段的铺排渲染,而是用平实简练的语言把叙述和描写结合起来,淡淡几笔,便勾勒出母亲的形象,既是同情理解自己难处的亲戚来家时自带点酒食也“使他脸上羞得通红” 处于一种好客的习惯,她便殷勤的“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在亲自贺吊亲友家中的喜丧事时,她的大褂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如此,一位自尊而又好客的母亲形象便跃然纸上。
特别成功的神情白描是三姐要出嫁了:“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可以说,母亲和三姐相依为命,在父亲去世后,共同撑持着这个残破而又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家,诚如作者说的那样,“三姐是母亲的右手”,而当母亲清楚地意识到“这右手必须割去”时,她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在大家的普遍担心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在这里,原本擅长于用叙述的笔法交待背景,穿插情节或抒发自己对人物命运、故事情节的感受、看法的老舍仅仅用母亲冰凉的手、没有血色的脸、以及咬着嘴唇的神情便为我们勾勒出了母亲刚强的形象。
这里既是一段悠长伤感的场景描写,更是一则凄楚动人的故事。笔墨不多而效果颇佳,足见老舍语言艺术的功力。同时, 作品中还有两处关于母亲神情的白描:一处是当我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长的那一夜, 我要求母亲以后可以歇一歇时, “她的回答只是一串串的眼泪。” 这种白描很能启人深思,这一串串的眼泪是辛酸,是欣慰? 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总之,它蕴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另一处是除夕,我请两小时的假回到清锅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愣住了。”这里一“笑”,一“愣”,极能表现母亲当时因强烈的心理刺激而引起的的神情变化。两处虽用语平易、简练,可描写母亲的神态却极为*真。由此可见老舍炼词,炼字功力之深厚。
二、有关母亲行动的白描
行动描写是关于人物行为和动作的描写,行为和动作常是人物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形象化。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动作,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老舍的母亲生活在一个极为混乱的年代,连年的战争加上困穷潦倒的家境,其生活的艰难程度“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其实,母亲早已心力憔悴,她有一肚子的委屈,她有一肚子的悲苦,只是她把生活的不幸埋藏在心底罢了。
在一个乱极了的社会, 在家庭生活极度困顿的时候,是母亲忍辱负重,不辞劳苦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而且还供小儿子读书, 对小儿子小学毕业不去谋生、又偷偷考取师范学校,母亲不仅没有责备, 反而在“ 作了半个月的难”后,终于筹齐了十元的“ 巨款”,而后又“含泪”送小儿子去上学。行文至此,一位不辞辛苦而又爱心融融、希望“ 儿子有出息”的伟大母亲的形象便力透纸背, 读来使人肃然起敬。“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这段有关母亲动作的白描,语言简练而平实, 他为我们塑造一了位虽然伤心,却能理解儿女,尊重儿女人生选择的通情达理的母亲的形象。
三、有关母亲语言的白描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描摹人物的声音、语态,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唐在《人物的语言》一文中说:“人物的语言往往蘸满着他的性格的特征。”本文有关母亲语言的白描只有难得的一处,那便是:除夕,我请两小时的假回家, 到我该走的时候,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 小子。”这是全篇之中母亲说的唯一的一句话,仅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却是母亲极富个性化的语言,透过母亲说话时的声音、语态, 我们仿佛看到母亲其人就站在我们面前一样,人物鲜活,形象*真。其他更多的时候母亲都是用“眼泪”或“点头”来代替语言的,从通篇看,母亲沉默寡言,她说话少,做事多,这既是生活重压的结果, 也是母亲厚重如山的性格使然。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老舍刻画人物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白描来表现其性格特征,虽着墨不多,人物的形象却*真传神,俭省的笔墨收意想不到的效果。老舍真不愧为一代语言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