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8: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25
我是李茵,今年33岁。
我曾在喜达屋、温德姆、希尔顿、万达、朗豪旗下品牌酒店工作,
8年时间,我从服务员做起,成为了餐饮部经理。
那为什么我会从知名国际酒店餐饮经理转型呢?
请听我来讲述我的职场故事——
怀抱热忱,走上八年酒店的升级之路
2008年,我大学毕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
当时在国际品牌酒店工作是很让人羡慕的。随着北京奥运会召开,国内酒店行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东莞、深圳,许多知名酒店进入市场,当时它们消费档次比较高,挑选人才的要求也很高。
这些知名酒店对服务人员的英语口语、学历都有要求,甚至有些对身高都设定了硬指标。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喜来登,短短六个月时间,我就晋升了,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当时星级酒店是高档场所,我接触到的客户都是中高端人群。
不少客户是公司CEO,外国客人比例也很高,给的小费也比较丰厚。
在这行除了收入高,酒店还提供住宿和餐饮,甚至还有班车、洗衣服务等,条件很优渥。
为了我热爱的行业,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后来我跳槽到温德姆至尊酒店,为酒店开业进行筹备。
当时要求1月9日就要开业,但1月1日硬装刚刚收尾。
我带领28人的团队,用短短五天时间,冒雨亲自搬沙发,完成全部软装。
1月5日,酒店餐饮部顺利试营业,1月9日正式开业。
再后来,我到了万达集团工作。
当时万达南昌游乐园开幕,集团非常重视,从每个酒店挑选了1-2名工作人员进行开幕接待。
每位工作人员对接一名万达领导,做贴身管家,我们接待的嘉宾中也包括总裁先生。
我的心情有一点紧张和激动,也非常自豪。
从筹备、彩排到接待,
无论是杯子的间距、上菜的角度、还是问好的语音语调……
所有的细节我们都反复练习,务求做到最好。就连上茶,我们都练习了不下五次。
这让我意识到,越是需要严谨的事情,越需要下苦功反复练习。
这八年时间,酒店行业让我成长了许多。
当时培训机制也很完善,我们要学习餐饮管理、库存管理等,从领班、经理到主管的职级培训,都很清晰。
我带领团队运营餐厅,业绩有显著提升,也培养出3名餐厅经理。
在管理餐厅的过程中,我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客人,并与其中不少人成了朋友。
国外品牌遍地开花,酒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八年后,我依旧热爱酒店行业,但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就像从前大家认为坐飞机很“奢侈”,但现在已经成为常态,星级酒店的消费体验也一样。
从外部原因来说——
第一,这些年来,外国的品牌酒店遍地开花。
越来越多Airbnb、民宿的崛起,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多样化,导致酒店竞争力大幅下降。
酒店的运营着重资产、物业,成本损耗很高。所有的菜、酒、日用品都需要大量库存,运营成本可想而知。
随着营改增,供应商和酒店都要多缴税,成本逐年递增。
第二,消费者观念也发了变化。新生代消费者喜欢更新奇、多样化的体验,对于酒店品牌的忠诚度没那么高。
举个例子,2008年,许多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卖300多元一位,现在只能卖100多。
对于酒店来说,既要用好的餐饮品质吸引客人,又要满足客人对性价比的追求,挣钱越来越难。
要应对这些大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同时维持品质,酒店只能从人工上去砍成本。
不少200个餐位的餐厅从前的服务编制有30人,现在只有十几人。
对于酒店内部来说,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现在社会就业机会更多,自媒体行业兴起,让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酒店从选人,到被人选,有时只能找临时工代替。
对我个人来说,我在酒店行业也遇到几个障碍。
首先是招人难,对于酒店中层管理人员有直接的冲击。因为新人流动性大,我在中层管理岗位上一直在反复培训新人。
基层服务员没有在酒店长期发展的规划,就导致管理层要一直做基础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提升自己。
我熬了一段时间,本以为能得到晋升。
在一次接待团队会议的过程中,我看到餐饮总监亲自带领员工从早上6点忙到凌晨2点,好几天都是如此。
活动结束了,我失眠了。我本以为做到高层能轻松些,但在总监身上,我看到自己3、5年后的样子。
而我一直等待的晋升机会,也被新来的外籍总经理给了自己的一个熟人。
除了晋升难,我还遇到过不讲理的客人。
我碰到一个来吃自助餐的客人坚持要打包带走,我们向他耐心解释了规则,却还是遭到投诉。
从服务员、值班经理到餐饮部总经理,都为这件事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最后我们不仅向这名客人道歉,还赠送了消费券。
当时我的感受很不好,虽然服务行业讲究“客户至上”,但我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
我们把客人当朋友,有些客人却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这伤了我的心。
决心转型,主动出击选择保险行业
大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都促使我考虑转行。
我来到一家互联网企业,从零开始,尝试做酒店的线上商城,学习互联网玩法。
半年里,我带着团队做业务拓展,把华南地区的业绩从全国倒数第二拉到了第二。
但互联网行业的强度让我难以招架,大年三十晚上,我们的程序出了Bug,我正在吃饺子呢,马上放下碗去处理问题。
互联网行业让我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体力跟不上,看不到未来发展,觉得没有安全感。
试过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我却还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
我想要的工作是可以不断学习、成长,努力和收获可以成正比,不会受到不公正的职场待遇。我希望收入不低于从前,但能更好平衡家庭和工作。
我仍然希望能留在服务行业,因为我喜欢和别人面对面沟通。
离开互联网行业后,我从广州回深圳,忽然意识到为什么不试试保险行业?
我的家人在2010年就有过重疾险理赔的经历,对于保险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担心我没有相关经验,怕我吃苦,一开始也不太支持。
我和家人很正式地谈了这件事,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期限,如果收入追不上过去,那我就放弃,再回酒店行业。
其实为什么要选择保险行业呢?我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保险行业和酒店行业有不少共通之处。
过去处理客户投诉的经验让我有很好的倾听能力,这对保险营销员来说很重要。
专业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方式,让我特别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较强的服务意识也会给保险客户更好的体验。
在酒店这么多年的管理经验,给了我尝试保险行业的勇气和信心,我主动联系了深圳友邦。
正式踏足保险行业后,有几点给我带来特别深刻的感触。
对我自己而言,在刚入职酒店时,酒店专业、系统化的培训让我成长良多。在友邦也一样,友邦的培训是前置的,新人培训不仅帮助我迅速对保险产品和服务有了深刻认识,也让我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路径。
友邦工作模式更灵活,可以自己调整工作节奏和自主管理时间。所有的绩效和晋升制度也更公开透明。
在酒店我带过或大或小的团队,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培养新人,我也有了不少经验,让我现在培养团队更游刃有余。
从人与人的交流上来看,我来到友邦后,和客户缔结了更强的联系。
从前我在酒店餐饮部也服务过许多客人,但用餐完毕或活动结束后,我们的关系也就变淡了。
但现在,从签署保单的一刻起,我就参与客户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提供终身服务,让我更感受到自我价值和使命感。
我也更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分享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酒店注重打造品牌,友邦其实也一样,每个营销员也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
虽然我在友邦只有一年时间,但已经成长了很多,我学会了接受否定,为人越来越包容,工作和生活的心态也更积极。
与以前在酒店行业迷茫、看不到未来的状态相比,我对于未来有了短期和长期的清晰规划,我希望5年内成为总监,达标M-Club。
友邦传承制度的推出,让我只要达到标准,就有机会真正兑现对客户服务一辈子的承诺。我的生活充满了正能量。我曾以为,自己会在自己热爱的行业干一辈子,但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我才意识到自己能拥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和更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