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深度教学反思水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1: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9:25
教师能否进行深度的教学反思,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悟性以及爱追问、爱反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善于积累教育教学中案例,并基于证据深入思考案例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而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轻易下结论。
1、 围绕思考主题积累有价值的教学案例
其实,泛泛地描述教学行为或贴上某些新课程理念的标签,教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反思。泛泛描述后提出笼统问题、得出宽泛的结论,这样的思考最容易,不需要思维的深度卷入,更重要的是不用承担责任,因为笼统的问题、宽泛的结论适合大众,从众思维,人云亦云是自我保护和防御的最佳选择。只有将思维聚焦于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故事,并试图揭示故事背后的道理时,反思才真正发生,即思考的问题越具体,其思维就越深刻。
2、 提出真问题
结合案例提出有价值的真问题,对深度反思至关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在反思中我们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受孩子们喜欢的呢?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在课堂中怎样进行更好地探究与学习?什么样的活动课才是真活动。像这样一些泛泛地问题,问题不够具体,自然不可能有深入的思考和追问了。
3、 基于证据做判断、下结论
杜威认为,有了疑难的状态,也有了先前的经验,能够产生一些思考和联想,还不是反思。因为人们可能对观念没有加以充分地批判。他可能是匆匆忙忙地得出结论,而没有对结论的实证性作出评判与衡量;他可能放弃了或过分消减研究、探究的行动;他可能会麻痹地只采取了第一次出现的答案或解决办法,而不肯耐心地寻求某种更为稳妥的方案。
因此,围绕着“真问题”还需要多个角度搜集证据来分析问题,从而推断出结论。证据可以是某个理论,也可以是其他的具体案例或者在探究数据。只有依据可靠、丰富的证据得出的结论才值得信任。
我们应该将反思看做是:发现具体的真问题,并多方寻求证据去分析、互证并改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超越自我经验的局限,真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