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7:4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22:29
年轻的赵妈妈近期特别烦恼,6个月大的宝宝,总是要自己抱。只要一到别人手里,哪怕是孩子的奶奶,也会“哇哇”大哭。虽然目前赵妈妈一心带孩子,但孩子只亲近自己,常常让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更担心孩子长大后会性格孤僻。
其实宝宝“认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毛病。一般而言,大部分婴儿在6-9个月大(有些学者认为是5-7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有“认生”的反应,此时表现为害怕、躲避甚至大哭大闹,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性格会有内向倾向,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现象。“认生”是一个标志,说明孩子开始建立与某些具体的人的联系。
“认生”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一个逐渐显露的过程。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也会笑,只是比对母亲笑得要少,此时的他们并不害怕陌生人。4-5个月的婴儿注视陌生人的时间甚至会多于注视熟人的时间。到了5-6个月,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6个月开始,婴儿见到陌生人时就会感到苦恼,并与日俱增,一直持续到1岁前后,“认生”情绪便会逐渐消失。
心理学家阿斯林和汉林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婴儿刚出生不久的视力范围是一般*的1/30-1/10,相当于视力不好的*不佩戴眼镜时的感觉。而6个月大的婴儿,视力几乎达到1.0,即达到了*的视力水平。
心理学家布朗森通过实验发现,六七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对看到的形象组合进行很好的知觉,比如分辨各具特征的不同的人脸。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罗夫·科利尔在一项实验中,分别对2个月大和6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发现,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记忆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结论,我们不难发现,6个月的婴儿,已经能自己分辨身边的事物,并保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因此,当孩子长时间由母亲照料,突然转换照顾者时,则会出现“排斥心理”,继而出现不配合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害怕、躲避陌生人甚至大哭大闹。这不仅与孩子的生理发育有关,也与孩子的“依恋心理”息息相关。(后续会详细讲述“依恋心理”,感兴趣的朋友可持续关注)
相对于“认生”的问题,很多家长都觉得“不认生”是一件好事,是性格随和温顺的表现,但实际上孩子“不认生”可能会比“认生”存在更大的问题。
正如我们上文所述,孩子“认生”是由于生理机制的完善发育,以及情感发展的需要。如果孩子“不认生”,则说明孩子其中一方面出现了问题。
情感上主要表现为“依恋障碍”,即不正常的依恋关系,后续文章会详细谈到,这里不赘述,我们主要来看看生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仍“不认生”,则很大可能是患有孤独症或者智力水平低下。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不能正常的认识世界,无法准确区分家长和陌生人,也就没有“认生”一说。而智力水平低下的孩子,则由于脑部发育缓慢,“认生”现象会出现得比较晚,甚至不出现。如果家长确定自己已经全身心照顾孩子,也保证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那么孩子8个月大仍然没有出现“认生”现象,则有必要求助医生来确认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或智力水平低下。
既然“认生”如此重要,作为父母就需要注意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情绪发育情况。那么,当孩子出现“认生”现象时,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婴儿在2岁之前,会非常依赖照顾自己的人。该阶段的孩子,会更愿意信任为其提供温饱的对象,这不单指饮食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温暖和安全。因此,对于新生儿,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起不可替代的信任关系,那么后期在孩子的引导上,可以更加轻松自如。
给宝宝提供安全的场所前面我们说了,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懂得“认生”。那么,环境与人,如果具备一样是孩子熟悉的话,可以适当的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因此,家长如果想引导孩子“不认生”,那么最好选择在孩子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如婴儿房,妈妈的怀里等。同时,与孩子接触的陌生人,应时常出现在孩子的跟前,与孩子互动,一旦孩子对此人形成记忆,陌生感也会随之消除。
多带宝宝外出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开始懂得认识整个世界。此时,孩子的家长可以抽空带着孩子出去外面走动,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认生恐惧”也会随着视野的拓展,而逐渐消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22:29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很没有安全感的,所以面对陌生人肯定是非常害怕的,这种情况其实是正常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22:30
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婴儿已经有了认人的意思,而且也知道谁对他好,同时也知道了熟悉人的怀抱,所以别人一抱就会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22:30
因为怕生。宝宝没有见过其他人,对他们感到害怕,所以别人抱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