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06:30
乘法
加法和乘法算式应先算乘法。运算顺序:主要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进行括号内的计算,同级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位置。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就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关于0的计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乘以0,乘积为0;0除以一个非零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
乘法起源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诀。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诀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诀又称“小九九”。
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大约到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数学家们认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数学上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所以才改过来变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这一行,一直沿用到现在。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从小学就开始使用的+、-、×、÷四种法则符号,简称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