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07: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07:08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就是听讲、练习,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毫无兴趣可言。传统的讲解分析教学法将教师、学生这对主客体关系颠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压抑。传统的讲解分析教学法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使得学生成了被动接收的机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被抹杀。部分教师对新的“导学案”模式不理解,在教学中改不了传统教学法,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中的流程标题重新“包装”,改换成“活动一”、“活动二”……以此作为“导学案”活动单。这样的教学,实质上只是搞“门面工程”,他们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依然在重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古老歌谣,“导学”成了“倒(倒退)学”。真正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一根“拐杖”,让学生知道课堂学习该怎样进行。但我们不能过分依赖这根拐杖,我们还有日渐强壮的双腿,我们的目的是尽早丢掉拐杖,用我们自己的双腿健步如飞。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学生拿到导学案就做导学案上的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去预习教材,回归教材;也有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围绕导学案来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认为导学案只能是一根拐杖,一根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拐杖,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它的作用不能无限放大。我在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时的通常做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先初读教材,了解文本;第二步,由导学案到书本,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弄懂重要的知识点;第三步,由书本再到导学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探究导学案上的问题。这样教材和导学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效果。我们教师在集体备课讨论,撰写每一节导学案时,就应该对教材加以分析,确定导学案是全面发放,是小组发放还是不发放。这也是教师的一种深层次备课活动。导学案是一座桥,一座高效课堂改革通向成功的必经之桥;导学案是一根拐杖,一根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彼岸的拐杖。如何用好导学案,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群策群力。只要我们认真实践,潜心总结,就一定能用好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