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20:4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8:52
1945年8月,随着日本投降,旷日持久的二战,最终拉下了帷幕。长达数年的战争中,名义上的战胜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原来的老牌欧洲工业强国,迎来了衰落的转折点,世界格局开始了大洗牌。其中,新生国家代表——美国一跃千里,自1984年GDP位居全球第一后,经此一役,最终坐稳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与此同时,苏联也不甘下风,自1917年十月*起,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短短29载,从落后的农业大国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工业强国,甚至与美国并驾齐驱。
如果说,美国的发展速度是“跑”,那苏联可以用“飞”来形容。早在沙俄末期,国家发展停滞,苏联接手后,废除了以沙皇为首的诸位贵族,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开启了初步的工业化建设。
沙俄时期留下的雄厚家底,助力了苏联发展从世界格局来看,诸如英、法等海洋强权早年的资本积累,沙俄时期自然是赶不上,但作为内陆强国,其不但吞并了欧亚的万里江山,工业基础实力也很强横,当年拿破仑垮台后,沙俄更是有“欧洲宪兵”之称,一度成为陆地霸主。
可不思进取,终究会招致毁灭。沙俄的积贫积弱,关键在于几百年未变的腐朽沙皇制度。回看当时其他国家,日本正忙着明治维新,高速向前推进;英国、法国坐稳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位置,占据世界之首;热火朝天的西部大开发下,美国正忙得不亦乐乎;德国刚完成统一,建立了新生帝国,经济开始飞跃发展。
沙俄呢,直到19世纪末期,才幡然醒悟废除了农奴制度,往前推几十年,这项落后制度就早已被欧洲废弃。中世纪皇族、贵族的*形势下,即便国家的经济还在发展,但早已是强弩之末,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一期间,沙俄还涌现出普希金、门捷列夫等大师级人物,都为以后苏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关键就在这里,沙俄虽然一天不如一天,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后期衰落,但留给了苏联,十分强大的基础建设。
除去工业底子外,还有一条铁路十分重要,那就是修建了13年,长达9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便利的交通设施,给苏联后来整合全国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道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高度集中化的全盘集体化,强大的计划经济体系苏联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上亿的人口,不仅民族成分十分复杂,而且由于沙俄时代微弱的*管控,导致各个地区行政松散,根本实现不了统一指挥。
所以要想发展经济,一个强大的行政中枢就显得很重要,反映到具体实施上,就是高度统一的行政体系,在经济上,表现为强大的计划经济体系。
就这样,苏联全国经济开始高度整合。辽阔的疆域面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石油、煤矿,完全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所以重工业,成为苏联优先发展的目标。
建国初期,苏联曾经探索过按照西方国家的方法,进行资本推进经济发展,可成效实在太慢。所以,苏联选择了举国推动工业建设,既然幅员辽阔,那就在国土上大建工程,各地争相进行开发,制定5年计划,选择用*命令来替代经济的运行,总而言之,就是全国一心,大家一起搞建设。
果然,在行政命令的督导下,这种方法见效很快,192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就位居世界第五,10年内,更是发展迅速,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外部因素影响,苏联抓住了机遇苏联工业化的这段时期,恰逢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了“经济大萧条”,无数的工厂破产、技术工人失业等。可这一切,对于社会主义*下的苏联影响很小,为了抓住机遇,苏联*趁机引进了大量的新兴技术、先进的工业设备。比如苏联的卡车工业,就是在从美国引进的福特汽车生产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在协约国的严厉制裁下,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于是选择跟苏联合作,其中也包括像坦克、飞机等军事战备的技术合作,也为苏联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要想得到发展,一味地寄希望于过去当然没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旧制度,建立适合自己的新世界,全心搞建设,才能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8:52
苏联,因为他接近欧洲这些国家,所以他接近这些文学,还有艺术和科技创新。更加能够有效的利用起来,所以能够立马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