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辉:“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20: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7:47
1992年,上海开始浦东大开发,许东辉又考回上海交大攻读做语言学研究生。不出意料的话,许东辉将来的职业很可能是一个大学的英语老师,但这并不是许东辉想要的生活方式。
1994年,已经27岁的许东辉还不确定将来要做什么,但希望有所改变的想法已经很明确。这个时候,许东辉听说中欧要开始MBA招生了,也没多想便跑过去报名。在报名现场,他得知中欧的学位可能不会得到国家教委的承认,有些迷茫地向一位国家教委副主任咨询这个问题。那个教委的副主任只说了一句话:“国家从来没有发过什么文件认可过哈佛大学的学位。”这句话坚定了他的选择。
1995年,许东辉成了中欧的第一批MBA学员。进校没多久,他便意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应该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目标清晰了,许东辉感觉自己内心中的潜能被激发出来,精神状态特别好。虽然大学读的是文科,但在那一届的毕业生中间他的理科成绩却是最好的。
商学院教育给许东辉最大的转变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一次案例讨论中,许东辉给出了一个和其它同学完全不同解决方案,结果得到了教授的嘉奖并获得了最高分。这件事给了许东辉很大的信心,并知道了非常规思维的重要性——“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到现在许东辉依然感激那个教授:“他能够激发出你内心的东西,挖掘出你的潜力来,让你明白你一生中应该从事什么职业。”
1996年,许东辉在荷兰银行上海分行获得了一个副经理的职位,这是他在读MBA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三年后他到了新加坡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出任高级经理。2003年,他出任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企业金融部副总裁。
回顾当年决定去读MBA时的选择,许东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商学院的思维方式依然贯穿在他每一天的工作中:“首先,你得调整好你的思维,明晰工作方向,懂得如何去满足客户需求,如何让员工满意。实际工作千变万化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框架很重要,学会了这些通用的原则和方法,便可以适用于所有领域和职能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