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20:0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2:13
优点:易于开发和维护:一项服务只关注一项特定的业务功能,业务清晰,代码量少。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2:14
微服务架构风格是一类将单一应用程序作为由众多小型服务构成之套件加以开发的方式,其中各项服务都拥有自己的进程并利用轻量化机制(通常为HTTP源API)实现通信。这些服务围绕业务功能建立而成,且凭借自动化部署机制实现独立部署。
应用程序逻辑分为明确定义的职责范围的粒度组件,这些组件相互协调提供解决方案
每一个组件都有一个小的职责领域,可以完全部署,也就是说一个服务可以跨越多个应用程序复用(独立部署和维护)
服务之间通信基于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服务采用http+json这样的轻量级通信协议,在不同服务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这样不同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互不影响(采用轻量级的通信协议作为通信原则、松耦合)
拆分为微服务之后,服务的数量变多,因此需要有统一的服务治理平台,来对各个服务进行管理。(服务可治理,可管控)
每个服务都比较简单,只关注于一个业务功能。
微服务架构方式是松耦合的,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微服务可通过最佳及最合适的不同的编程语言与工具进行开发,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针对性问题。
每个微服务可由不同团队独立开发,互不影响,加快推出市场的速度。
微服务架构是持续交付(CD)的巨大推动力,允许在频繁发布不同服务的同时保持系统其他部分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通过服务实现应用的组件化(按功能拆分、可独立部署和维护)
围绕业务能力组织服务,根据业务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组件的使用
所做产品非项目化,对于平台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运营成本的增加,整体应用可能只需部署至一小片应用服务区集群,而微服务架构可能变成需要构建/测试/部署/运行数十个独立的服务,并可能需要支持多种语言和环境。这导致一个整体式系统如果由20个微服务组成,可能需要40~60个进程。
开发人员需要熟知运维与投产环境,开发人员也需要掌握必要的数据存储技术如NoSQL,具有较强DevOps技能的人员比较稀缺,会带来招聘人才方面的挑战。
把系统分为多个协作组件后会产生新的接口,这意味着简单的交叉变化可能需要改变许多组件,并需协调一起发布。在实际环境中,一个新品发布可能*同时发布大量服务,由于集成点的大量增加,微服务架构会有更高的发布风险。
“同步耦合引入到系统中”,有时需要向不同服务添加一些代码,这就会导致代码重复。
作为一种分布式系统,微服务引入了复杂性和其他若干问题,例如网络延迟、容错性、消息序列化、不可靠的网络、异步机制、版本化、差异化的工作负载等,开发人员需要考虑以上的分布式系统问题。
在动态环境下服务间的交互会产生非常微妙的行为,难以可视化及全面测试。经典微服务往往不太重视测试,更多的是通过监控发现生产环境的异常,进而快速回滚或采取其他必要的行动。但对于特别在意风险规避监管或投产环境错误会产生显著影响的场景下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