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05: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3
观赏鱼
观赏鱼生病有时候在所难免,一般来说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水体的环境所引起的疾病,还有一类是由于病毒、真菌、细菌所引起的,今天我们说到的是由病毒引起的鱼病,看看哪种方法最适合预防和治疗。
一、出血病
1、病原体:疱疹病毒。
2、症状: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3、治疗方法:(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二、痘疮病
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1、病原体: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3、防治方法: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观赏鱼
三、预防观赏鱼疾病的方法
1.鱼体的消毒这是预防鱼病的主要措施。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首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消毒药液为 2-3%盐水、2-3PPM的呋喃西林水溶液以及10%高锰酸钾溶液,将鱼体浸入药液的时间视鱼体大小、健康状况、水温高低而定,一般5-10分钟即可。如见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中。
2.要保证饲养质量要根据鱼体大小、报食和生长情况,定时定量投饲,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投饲量。饵料要新鲜、清洁、适口,发霉普通质的不能投喂。如果能把刚从野外天然水中捞取的水蚤、浮萍等使用前进行消毒就更好了,常用10%高锰酸溶液浸洗10分钟或20%漂白粉溶液浸洗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洗掉药液,再行使用。
3.用水要讲究要了角所养观赏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并使水质水温符合要求。用水要经过选择,自来水必须除氯;放养密度要适当;勤排污、除粪、换水,必要时要彻底清箱;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超过5C,昼夜温差也要采取措施防止骤升骤降。
4.养鱼工具、容器在容易发病的季节要经常消素毒,方法是用3%的食盐水或10%的高锰酸钾水浸泡半天左右,有的可置于阳光下经紫外线杀菌消毒。
5.换水、捞鱼、挤卵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用捞网捞鱼时要乘鱼不备,准确下网,热带鱼爱跳,捞鱼离水时要用手遮盖,然后移动。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挤卵时动作要轻柔,挤卵后要及时消毒。
6.新购的观赏鱼需单独饲养在一个容器中,经10天以上时间观赏确证无病后再放入水族箱与原有的鱼合养。一旦发现鱼病,应立即将发病个体捞出,隔离饲养,对症治疗。
如果是由于细菌所引起的鱼病,大多会因为一条鱼感染疾病而传染给其他鱼类,所以当你发现有鱼儿生病的情况下,一定要把生病的鱼单独养殖,对鱼缸进行消毒以免传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3
抖喂一些中药类的服用,如:止血肠鳃康,治疗这种病没有副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4
用精品,大黄,可有效治愈观赏鱼细菌感染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5
鱼鳞翘起不平整,这是一种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