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4:4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03
1、茶筒风俗文化
徽州山民上山下田常用茶筒装水解渴。这种茶筒选用陈年毛竹两节半锯制而成,其中两节打通装水,半节锯成嘴形,钻个小孔,小孔用小木塞塞着。饮用时,拔出塞子即饮。有些地方还将茶筒改进成装菜的菜简。
2、火桶风俗文化
每到冬季,徽州人家家户户都生起火桶当作坐具。这种取暖坐具一般80厘米高,直径30一50厘米长。桶内放一盆木炭灰火,木桶中间隔着一块用木条或铁丝做成的隔板,桶的上面三分之一部分是一块中间掏了些孔洞的木板,人就坐在这块木板上烤火取暖。
3、火烟风俗文化
徽州人随身携带的烤火取暖用具是火烟。火烟制作比较精致,外壳用竹篾编制,篾丝细扁而光滑,有的还编成花纹,好似花篮。内装一只陶制或白铁皮制作的火盆用于盛炭火。每只火烟都附有—双筷状火箸,有铁制的,有铜铸的,有的还有花纹字样,插在火姻提手上用于拨炭火。
4、独轮车风俗文化
山区弯弯小路造就了徽州独特的运输工具—独轮车。它用杂木条制作成“八”字形车架,头小尾大,中间安装单轮,车架两边伸出,便于放置运输物,两根手柄稍长,连接两柄是一扁平麻织布带。推车时,布带套在颈肩上,两手扶住车柄,两脚外撑,保持平衡,稳步向前。
5、哨棚风俗文化
徽州的苞芦地、西瓜田里常常有高脚棚。这种用木棍支撑、树皮或茅草盖顶的简陋建筑,就是山里人守夜和休息的地方,俗称“哨棚”。体积不大,只有一张床铺大小,却是守山人敲梆驱赶野猪、山猴、松鼠的坚强阵地。
参考资料来源:歙县*-徽州的民俗物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1:21
1、钟馗嬉府衙
钟馗是中国著名的民间神之一,已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歙县的“跳钟馗”民俗活动大都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进行。因为端午节前后是五毒活动猖狂之时。宰相故里雄村的“钟馗出巡”它以壮观、威武的气势取胜,且原始古朴,原生态味浓厚。
徽城镇渔梁街“钟馗除妖”,它以太义凛然、寒气*人的杀气让人震慑。郑村的钟馗嫁妹,则显出了钟馗呵护妹妹的长兄之情,突现钟馗驱逐五毒,不让邪气冲撞了妹妹婚嫁喜气的威严正气,显现钟馗是保一方平安的神灵。
2、群龙游古城
歙县对龙的尊重,对龙的崇拜,是放在一切崇拜之首的崇拜。歙县除了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美誉,还有村村均有嬉龙之习俗。村许村镇的板凳龙,经济学家王茂荫故乡——杞梓里镇的布龙,还有古歙南乡第一村的昌溪乡舞草龙,它们各具特色。
3、大刀灯
歙县许村大刀灯原为纪念许家祖先许远,后延伸到丰收庆贺,强力健身。大刀灯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元宵节)举行,大刀灯、长钱灯、园盖伞灯、各式花灯组合在一起,走上十里长街,来回游舞,场面热闹壮观。
4、板凳龙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 这一元宵节习俗至今已几个世纪。这一种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
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5、昌溪花灯
歙县昌溪舞花灯迎新年有350多年的历史,素以品种繁多、工艺精良闻名遐迩。这些花灯以竹篾作骨,以棉纸饰面,绘上七彩的图案,内部装有蜡烛转动装置,具有形、色、声、光、动等特点。花灯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留下一路欢声笑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歙县
参考资料来源:歙县*网-歙县一大波非遗民俗文化福利来袭 精彩可别错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55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