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23: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6:49
科研方面:
主要研究方向:1.个体发育的分子机制 2. 衰老的分子机制 3.饮食与疾病病因学
4.饮食健康与环境健康因素
1. 博士期间从事消暑受精卵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发表相关论文6篇。同时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王亚杰等。(2002)蛋白激酶A对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M期促进因子活性的影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2):222-225
王亚杰等。(2003)蛋白激酶A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M/G1期进程中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3,25(3):174-178
王亚杰等。(2003)AMP-PKA途径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卵裂中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3,32(3):196-198
Bing Yu, yajie Wang, etc. (2005) Protein kinase A regula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of mouse fertilized eggs by means of MPF Developmental Dynamics 232:98-105,2005
2. 现参与衰老分子机制研究课题,积累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掌握先进的实验手段,希望为揭示衰老的奥秘提供翔实的理论依据。
3. 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及完成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课题过程中,逐渐注意到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合理的饮食与疾病、生活行为与疾病的起码知识,导致疾病发生或进程加快,产生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昂贵的医疗费用。认识到普及大众医学知识,加强疾病发生的防范工作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很重要。
目前的研究方向更多地倾向于饮食因素与疾病的病因学。
4. 从科学的发展观角度,观察饮食因素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寻求饮食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到营养生态学—一门新兴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因素。
参加“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文章获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并做关于“人类营养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专题报告:
参会文章:1.饮食结构与自然资源 2. 饮食营养因素与自然资源 3. 人类营养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一人,从事衰老分子机制研究
教学方面:
作为骨干教师,从事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多年,参与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英文班、夜大学专科班、专升本、选修课病理生理学新进展等多层次教学工作,深入浅出,运用多媒体,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