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4:59
交通,环境,人们的新变化让人感慨万千。村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开花结果,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村庄的交通。
乡村公路四通发达。几乎所有村庄都通了水泥路。宽度都在4.5米以上,路边花草树木整洁,主干道路全部安上了路灯,夜晚出行不亚于城市道路亮化美化一条龙建设。交通工具也彻底更新换代了,自行车看不到了,普遍都是电动车,电动小四轮车,风雨无阻,绿色环保,安全便捷。美丽村庄面貌一新。
为了让农民出行更加便捷,农村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部分地区还完成了“户户通”工作。一些地区为了补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短板已经将“乡村公路”升级提上新的日程或者已经开展了工作。
其次是环境卫生的变化。
过去污水横流,鸡屎遍地的旧农村村庄面貌再也看不到了。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利用旧瓦片,坛坛罐罐因地制宜,开沟砌墙,雨水污水分流,鸡鸭圈养,长效保洁管制,物防技防齐上阵,奖励机制,处罚机制并行,收效最为明显。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谈及“十四五”时期如何落实《行动方案》要求的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秦海翔表示,住建部将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小型化、分散化垃圾处理模式,推动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垃圾处理的技术难题;强化运行管理,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三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人精神焕发,意气昂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谈天说地,各有所事,各有所得。晚上广场舞音乐动听悦耳,人们注重健身养生,宽敞明亮的乡村道路边,早早晚晚都有人在跑步,慢跑健身。农村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5:00
1、生活的变化
首先咱们来看一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变化。作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这个我感受是最深刻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吃的,记得以前我家煮饭的时候,锅里面全是红薯,上面拿盆蒸点米饭,吃到最后只愿意吃一点点米饭,宁愿饿也不想吃红薯了。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这种经历。在到后面,红薯丝拌饭,不过大部分都是红薯丝,也是很难吃下去。这还是生活好一点,才会这样。再后来,红薯就会给猪吃,想吃红薯也可以吃一点。而肉以前基本都是奢侈品,而现在即使十几块钱一斤,可以说是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到,并且平时都是结果菜那样子的。
其次再来看一下穿衣和住的,以前待在农村的都知道,咱们住的可都是土砖盖瓦的房子,并且地面都泥土的那种,晴天的时候还好,一旦到下雨天,那真的叫一个难受,这种难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而现在咱们基本住的都是平顶2层的房子,不过我那边现在基本上是三层的那种,第二层装修住人,第三层粉刷一下放杂物。
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变化是非常大的,住的感觉比城市舒适。而穿衣方面也是变化非常大,现在过年,人人都是每年的新款衣服,平时穿的也非常不错,我还记得以前过年的时候,新衣服还是妈妈给我用缝纫机做的那种新衣服,那时候穿着还特别的开心。而压岁钱也只有一块钱左右。最多的一次还是我姐给我的50,那是可把我高兴坏了。所以与以前对比,生活上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最后来看一下娱乐设施方面,现在你去农村,你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广场,并且还有很多的娱乐设备,这要是搁以前,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5:00
第一个变化:农村耕地管理的相关规定也会更加的严格。
在我国已经定好的*当中,农田分成了两种,一种是永久基本农田,另一种就是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得到了我们国家的保护,所以实行的保护制度也就更加的多,可是一般耕地的管理就比较疏松了,相关部门也颁布了一个用途管理制度,这份文件仍然是2021年年末公布的,我相信今年有些地方早已贯彻落实了。
既然要用最高标准执行耕地保护任务还有目标是2022年特别重要的一个任务,在耕地保护方面也会有特别多的变化,就比方说;乱占耕地建房这种现象一定要严厉杜绝,正式开始耕地“非粮化”整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控耕地变成其他的有用的地盘。
这些整治还有管理措施都是从2022年的时候开始耕地以后要迎接的。2022年,每个地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只能说是愈发的严格,这个变化可以说是每个村都没有办法避免。
第二个变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能停止。跟之前比起来,农村的环境也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脏乱差”这些问题也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改善,一方面这得益于国家的治理。
另一方面也要感谢每一个村民的配合。环境问题如果得到了改善,肯定需要公布一些*来让之前的成果得到改善,不仅仅是要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还应该发布一些跟农村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保护措施。
那么到了2022年,农村生态环境跟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也是应该建立了一个常态化治理机制,这项机制如果出台了,这也就代表着未来我国也会不停地在农村开展各项和环境息息相关的治理工作。
环境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我们也不会放松,所有跟国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战略相违背的问题我们也都要解决,这个变化可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
第三个变化:农村建设行动也不会停止。“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也是“三农”工作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乡村建设行动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公共设施这一块儿短板我们要补齐。
2022年是农村发展建设的一个特别关键的年份,在2022年这一年新工作中,每一个地区也会加大力度投入到乡村建设行动中去,让农村的水电、公路……设施得到完善,这样的话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也可以搬到农村,这样的话农业信息化,智慧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村民生活的也会更加的便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5: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务管理的不断进步,农村风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改革开放之前包括改革开饭后的二十几年,多数农村可以用“脏乱差”三个字形容。鸡鸭鹅满街跑,猪牛羊随处栓,畜禽粪便到处都有,印象最深的是牛拉的粪坨,我们叫“牛屎排”,因为那时候耕种收多数依靠牛,养牛数量多,牵牛上山路过村里街道,老牛一边走一边排便,往往一条街上会出现一溜或者一片牛粪,整个村赃汚狼籍。那时候做饭取暖全部使用柴草,街道两边、家门口都是草垛,东一个西一个,混乱不堪。街道、门口都是泥土铺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街不是街,道不是道,整个村庄布局参差不齐。现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农机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种地不再需要老牛,养牛的剩了极少数,随处可见的牛粪再也没有了。同样,鸡鸭鹅猪羊等都开始圈养,大街上除了几只小土狗,畜禽都不见了,粪便彻底不见了。村里实施了“户户通”,大街小巷都铺上了水泥,街道两边栽植了绿化苗木和花草,有的村里还建设了小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沿街住房都统一了形状和颜色,全村房屋整齐划一,整洁程度可与城市媲美。人们取暖做饭用上了煤气和暖气,村里有了专门的保洁人员,垃圾也都进行了集中存放和处理。

二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过去村里最明显的是偷鸡摸狗现象比较普遍,小偷小摸层出不穷,邻里纠纷屡见不鲜,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酒后*、封建迷信、聚众*等恶习屡禁不止。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还有治安防范设施的健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村里偷摸现象几乎绝迹,封建迷信、聚众*等恶习也大有改观,随之变化的是村里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乡村小剧团等,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健康和积极向上。

第二再说人心的变化。
改革开放42年,村里老少爷们的人心有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有的令人欣慰、有的令人自豪、有的令人遗憾。
第一种人心的变化是:过去村里*脑比较简单,进取心不强烈,对于高生活水平没有追求*。现在人们人人思进,个个好学,喜欢钻研科学种田,依靠脑瓜和勤劳发家致富,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种人心的变化是:过去村里有点能耐的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创业成功,有了点钱不知道帮助村里发展。现在多数成功人士都抱有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热情
第三种人心的变化是:过去村里街坊邻居能够不计报酬互帮互助,也极少有斤斤计较的情况,人们似乎对金钱看的很淡,人与人之间无论干什么不存在金钱交易的现象。但是现在好像都是一切“向钱看”,邻居之间没有免费帮忙,打墙建屋、耕种劳作、大事小情等,只要动手了,就要以金钱来回报。其实这种变化也是“劳有所得”的一个体现,我们不必心存芥蒂。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思想转变、视野开阔、意识提高等因素,给村里和村里人带来了巨大变化,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们每个农村将会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文明,借用一句来说:我们农村明天会更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5:01
那肯定有垃圾分类还有规划的垃圾厂垃圾池等等,这些之前家里的垃圾都是到处乱丢的啊,现在有规划垃圾场也有定期的垃圾车来运输。我觉得这些就是乡村的新变化,也是一些进步的变化的射影。
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中国之乡村,从内地到沿海,从城郊到农区,从山区到平原,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割裂向融合转化,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居民市民化、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即将消除贫困、全面小康。可以说,中国乡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江村也在微观层面,演绎着这个时代变局。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国际化,让农业从计划封闭变成了自由开放。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统购统销等计划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时间和劳动的自由支配权,想种啥就种啥、想吃啥就吃啥,这在车马归队、劳力归田的大集体时期是不可想象的。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流通范围大大拓宽。江村的太湖螃蟹、太湖三白销往全国各地,浙江白茶、山东苹果、赣南脐橙等则摆上了江村百姓的餐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更是与全球农业融为一体。2017年农产品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不断加深的市场化国际化,既给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使农民从土里刨食、温饱不足变成了进城务工、走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进城务工。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2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了42.35%,2.8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割麦插
秧累断腰”已成为历史,种田比以往更加省工省事省时。江村的村民跟我说,现在腰包更鼓了,日子更好了,笑容更多了,寿命更长了。近年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村当农民、搞农业,这表明农业农村正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带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碰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促进,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作用,这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世界互联互通。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壁垒,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